做「碳中和」的踐行者

編輯︰郭曉陽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碳達峰」、「碳中和」成為能源類提案匯總的高頻熱詞。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等莊嚴的目標承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規劃也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列入其中。

中國對環保貢獻大 努力達至碳中和

  碳達峰,是指某個地區或行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後經歷平台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標誌着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實現脫鈎,達峰目標包括達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某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一般指一年)人為活動直接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

  這些年,中國在「綠色」、「低碳」方面不斷努力。比如已在今年3月1日實施的長江保護法,既是為了保護長江,也是為了綠色發展。沿江省市瞄準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自覺推動綠色迴圈低碳發展。黃金水道不斷釋放綠色效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潮流壯闊澎湃。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做「碳中和」的踐行
中國在實踐碳中和上,從幼兒教育入手,希望將保護環境的觀念從小做起。(圖片來源:Getty)

  延伸閱讀中國5年增綠化46萬平方公里 減碳排放作用被低估

  更好實現「碳中和」,植樹造林必不可少。

  海南三沙,幾代人數十年持之以恆「漂洋過海來種樹」,讓島礁的沙石荒地生機勃勃;河北塞罕壩人將荒山沙地變成綠水青山,創造了令世界為之驚歎的奇迹,用了不起的變化成就了「生態文明建設範例」。在荒山荒漠處,在很多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無數人早已在默默努力,為美麗中國奉獻出自己的一點一滴。

植樹造林治荒漠 中國在碳中和下苦功

  今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第43個植樹節。以植樹節為契機,在更廣的範圍內宣導生態文明理念,宣揚生態環保意識,將「植樹」和「綠色」重新定義。

  我們一年又一年的義務植樹,好比春風和雨露,讓綠色「理念」和「意識」生根發芽,更是為「碳中和」貢獻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樹木紮根生長,也像是經濟社會的發展,只有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根須深深地向下紮在祖國大地上,高品質發展的新芽才能向上不斷延展,綠色低碳發展才能開花結果。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做「碳中和」的踐行
落實碳中和,不但需要從大處入手,例如減少使用污染能源等,其實一般民眾可以做的,例如多用單車代步等,都是能有效推動碳中和的方法。(圖片來源:Getty)

  2019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實現了2015年提出的碳排放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在傳統能源「減煤」、「脫碳」的過程中,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正強勢突起。在之前的脫貧攻堅戰中,我國推行多種形式的光伏與農業融合發展模式,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建成了成千上萬座遍佈貧困農村地區的「陽光銀行」,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提升。

  大到企業轉型,小到開展光碟行動、推廣節能家電、資源回收、減少一次性餐具……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將推動全社會形成更綠色、更環保的新風尚。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做「碳中和」的踐行
愈來愈多人關注減排環保,除了身體力行,更會透過不同方法向身邊人傳遞碳中和的想法和行動,希望用行動影響其他人。(圖片來源:Getty)

  延伸閱讀:愚公移走垃圾山 57歲牧民投身中國環保30年

  從2021年到2060,40年要幹成「碳中和」這件大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持續時間長,目標任務重,需要一年一年的推進。當此之際,更需要每年都有一個目標來實現,把小目標匯成大目標,才能有最後的「奇跡」。

  這件長期要幹的「大事」 、「惠民事」,更需要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高碳」上做減法,在「低碳」上做加法,中國的「碳中和」一定能完成任務,美麗中國定會愈來愈美。

  (轉載自11/03/2021中國青年網)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北京冬奧|辦好冬奧會向世界交出滿意答卷

北京冬奧|辦好冬奧會 向世界交出滿意答卷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交通強國」應當從文明乘車做起

「交通強國」應當從文明乘車做起

建黨百年|執信仰之筆書寫榮光

扶貧減貧凸顯「中國智慧」和「中國成就」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中國推動綠色轉型 承諾2030年碳排放下降65%

1:57

46萬平方公里綠化|中國減碳排放作用被低估

1.7萬家|築起沙漠綠化帶的中國企業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做「碳中和」的踐行

做「碳中和」的踐行者

中國環保-青海愚公

「愚公」移走垃圾山 57歲牧民投身中國環保30年

1:34

當代中國青年義工 遠赴西藏只為拾垃圾

中國首次為濕地保護立法 聚焦維護生態平衡

行山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腳比路長的道理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成都黃忠墓的發現與消失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醫療革命和技術進步人工智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看中國「不可能產生科學革命」論調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機器人表演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地位舉足輕重

農田、貨櫃船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從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差異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高級餐廳講電話 新人類新鮮事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