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賽西湖|北角半山水塘 風光媲美西湖 612雨災沖走50架車

撰文︰華思齊

  踏入雨季,窗外淅淅瀝瀝。6月是香港的傳統雨季,也是暴雨最多的月份,歷史上駭人聽聞的「612雨災」及「618雨災」,都在6月出現。

  其中1966年6月12日清晨,香港在一小時內錄得超過108毫米的雨量,北角山洪暴發,洪水從山上的賽西湖水塘湧至英皇道,大約50架停泊在斜坡的汽車被洶湧的潮水沖走,堆疊在明園西街,這一幕成為歷史定格。

  事隔多年,水塘早被填平,惟全球暖化,香港暴雨頻仍,就算賽西湖氾濫不再,山下水患未見消失。

賽西湖水塘變公園 百年遺迹看歷史

  乘車登北角寶馬山,不見賽西湖,只有一個「賽西湖公園」。山上湖泊不是沒有,只是半世紀前已被填平。

  深入公園,水塘遺址佇立幽幽林間。水管飽經風霜,鏽迹斑斑,歲月痕迹藏不住古蹟的風華,荒廢數十載,麻石水閘典雅依舊,水壩石牆與草木融為一體,更添美態。

如今到訪賽西湖公園,仍可見到擁有過百年歷史、刻有「TAIKOO SUGAR REFINING COMPANY LIMITED」字樣的賽西湖水閘。(圖片來源:Gwulo/scottp)

賽西湖水塘風光如畫 媲美西湖得名

  賽西湖,又名「七姊妹水塘」或「寶馬山水塘」,百多年前由太古洋行私人開發。

  七姊妹是北角的舊稱,以此命名水塘尚可理解,「賽西湖」一名又是怎樣來?

  舊日水塘風景如畫,居民常往游水嬉戲,就連九龍對岸的人都慕名而至,讚嘆風光媲美杭州西湖,於是冠上「賽西湖」的美名。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北角七姊妹道7女投海都市傳說 見證泳棚到工商區變遷

這幀攝於1939年的照片,把賽西湖和山下一角的建築收入眼簾。(圖片來源:Gwulo/Lieut Peter Medd RN)
這幀攝於1939年的照片,把賽西湖和山下一角的建築收入眼簾。(圖片來源:Gwulo/Lieut Peter Medd RN)
太古洋行私人興建的七姊妹水塘,因為風景如畫,媲美杭州西湖,因而獲得「賽西湖」的美名,昔日這裏是市民的郊遊勝地,很多人慕名而來。(網上圖片)
太古洋行私人興建的七姊妹水塘,因為風景如畫,媲美杭州西湖,因而獲得「賽西湖」的美名,昔日這裏是市民的郊遊勝地,很多人慕名而來。(網上圖片)

太古私人開發賽西湖 確保山下糖廠水源

  1884年,太古在鰂魚涌海旁開設煉糖廠。由於產糖要用到大量淡水,為確保水源充足,於是在山上興建多座水塘,賽西湖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太古內部稱它為「5號水塘」。

  賽西湖不但是太古的私人水塘,也會供水給鰂魚涌的居民。昔日香港食水短缺,賽西湖擔當重要角色,包括在1894年香港鼠疫期間,以及香港制水的日子,政府多次徵用賽西湖的淡水,以船隻運送給有需要的居民使用。

  延伸閱讀1963年香港制水 4天供水4小時叫苦連天

太古煉糖廠在1884年啟用,很快躍升為全球最大和最先進的煉糖廠。山上建有多座水塘,包括太古內部稱為「5號水塘」的賽西湖,為需要使用大量淡水產糖的工廠提供穩定的水源。(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Bristol Library/National Archives/Sixty Diamond Jubilee pictures of Hong Kong 1837-1897)
太古煉糖廠在1884年啟用,很快躍升為全球最大和最先進的煉糖廠。山上建有多座水塘,包括太古內部稱為「5號水塘」的賽西湖,為需要使用大量淡水產糖的工廠提供穩定的水源。(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Bristol Library/National Archives/Sixty Diamond Jubilee pictures of Hong Kong 1837-1897)

「612雨災」賽西湖氾濫 沖走汽車 傷亡慘重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賽西湖雖與港人共渡缺水難關,但亦曾在雨季,帶來無法忘懷的傷痛。

  六、七十年代,香港暴雨連連,賽西湖水塘經常滿瀉,釀成天災。其中1966年的「612雨災」,暴雨導致賽西湖山洪暴發,澎湃洪水奔流而下,沖走數十架停泊在斜坡的汽車,汽車在北角明園西衝堆成小山,畫面震撼。這場雨災最終導致64人死亡,48人失蹤,29人受傷。

  延伸閱讀全球暖化天氣極端 盤點香港歷史上的世紀雨災

1966年6月11日至13日,香港連續三日暴雨成災,北角賽西湖氾濫,山洪暴發,明園西街這幀汽車堆疊的震撼圖片,成為歷史定格。(網上圖片)
1966年6月11日至13日,香港連續3日暴雨成災,北角賽西湖氾濫,山洪暴發,明園西街這幀汽車堆疊的震撼圖片,成為歷史定格。(網上圖片)
「612雨災」發生後幾日,1966年6月15日的《大公報》作出跟進報道,指賽西湖在雨災期間外堤崩塌,洪水連同山泥瀉下,導致道路以及地底的水管電線斷裂。(圖片來源:公共圖書館舊報紙)
「612雨災」發生後幾日,1966年6月15日的《大公報》作出跟進報道,指賽西湖在雨災期間外堤崩塌,洪水連同山泥瀉下,導致道路以及地底的水管電線斷裂。(圖片來源:公共圖書館舊報紙)
賽西湖氾濫早有前科,這份1964年9月11日的《工商晚報》,就報道了賽西湖在颱風「莎莉」吹襲後水滿成災、沖走20多部汽車的消息。(圖片來源:公共圖書館舊報紙)
賽西湖氾濫早有前科,這份1964年9月11日的《工商晚報》,就報道了賽西湖在颱風「莎莉」吹襲後水滿成災、沖走20多部汽車的消息。(圖片來源:公共圖書館舊報紙)

太古糖廠停產 賽西湖被填平 發展住宅

  1972年,太古煉糖廠停產,賽西湖水塘亦隨之停用。後來太古把水塘填平,以約8,500萬將地皮售予長實發展地產,建成賽西湖大廈,套現資金發展太古城;部分土地歸還政府,1985年建成賽西湖公園。

  延伸閱讀太古城當年今日落成 首批單位最平賣幾錢?

1978年北角賽西湖大廈的售樓書,以「昔日賽西湖水塘之秀麗景色」與「今日賽西湖大廈之雄偉新貌」,描繪賽西湖水塘發展前後之改變。(圖片來源:carousell@hingwang)
1978年北角賽西湖大廈的售樓書,以「昔日賽西湖水塘之秀麗景色」與「今日賽西湖大廈之雄偉新貌」,描繪賽西湖水塘發展前後之改變。(圖片來源:carousell@hingwang)
根據1975年12月13日的《華僑日報》,長實當年以8,500萬買入水塘地皮。賽西湖大廈為當年最大地產項目之一,設有12幢大廈,提供1,600個單位,投資額達2億元。(圖片來源:公共圖書館舊報紙)
根據1975年12月13日的《華僑日報》,長實當年以8,500萬買入水塘地皮。賽西湖大廈為當年最大地產項目之一,設有12幢大廈,提供1,600個單位,投資額達2億元。(圖片來源:公共圖書館舊報紙)

  如今寶馬山上再無賽西湖水塘,但市民仍可從賽西湖公園的百年水壩遺蹟,了解北角及太古的工業史,或從半山步道拾級而下,一邊眺望維多利亞港,一邊感受這個舊日旅遊勝地的魅力。

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九展6‧30告別 回顧與港人的30年滿滿回憶

1960年代太古針對不同受眾在報章刊登了各式各樣的廣告,構圖精美,訊息簡潔,吸引眼球。

香港街道故事|太古糖廠街 銅鑼灣糖街 兩大洋行之爭?北角差點有糖廠?

香港舊地名|老虎岩、雞寮在哪兒?「淺灣」「賊灣」原來都是荃灣?

大澳棚屋

「東方威尼斯」何處尋?細賞大澳棚屋的水鄉風情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歷史博物館增3展覽「香港多面體」 看油尖旺發展 讀華僑葡人故事

《破·地獄》劇照

《破·地獄》|破地獄為超渡亡者還是慰藉生者?「跳油鑊」為何已很少見?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