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5-05
尖沙咀是香港的購物天堂,廣東道名店林立,彌敦道應有盡有。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與琳瑯滿目的商舖之間,環抱着一處都市綠洲──九龍公園。這裏前身是英軍的威菲路軍營,目前仍保留着數幢兵房,其中兩幢是香港文物探知館;而軍營附近的「樂道」,街道名稱亦蘊藏着軍官士兵的風流故事。
彌敦道 九龍最早築建道路 方便調軍而建
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後,英國把香港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位置納入殖民管治。尖沙咀作為香港島的屏障,有大約一半的地區被撥作軍事用途。
彌敦道(前稱羅便臣道,以第五任港督羅便臣命名)是九龍半島最早建成的街道,這一條貫通南北的道路,初時是方便軍隊調動而建立。
威菲路軍營為軍訓處及宿舍 炮台至今保留
彌敦道與廣東道(前稱麥當勞道,以第六任港督麥當勞命名)之間的山坡位置、即如九龍公園所在,因為地勢較高,便於觀察維港的海防,1892年被闢作威菲路軍營,是19世紀末港九英軍最大的兵房。軍營取名自當時駐中國、香港及海峽殖民地司令威菲路少將(Henry Wase Whitfield)。
威菲路軍營曾建有多達85座建築。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這裏主要用作軍事訓練及軍人宿舍。目前九龍公園仍保留一些軍事遺跡,包括1865年建成、現於兒童歷奇樂園內的「九龍西二號炮台」。英軍早期曾在此設置過4座大炮鎮守維港,後來因為射程被臨海的倉庫阻擋,1916年被廢棄。
威菲路軍營又稱「嚤囉兵房」 為回教軍人建清真寺
威菲路軍營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嚤囉兵房」,因為當年在這裏駐守的大部分為印度兵。
如今彌敦道及海防道交界,有全港最大的清真寺暨伊斯蘭中心。其實100多年前的威菲路軍營,早就建有清真禮拜堂,方便信奉回教的印度兵進行宗教活動,後來並開放本地回教徒使用。早期的清真禮拜堂,位置在如今的尖沙咀警署一帶。至於目前大家所見的九龍清真寺,則於1984年才落成。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荷李活道看盡中上環蘇豪區、文武廟、古董街
尖沙咀樂道因性病醫院命名 記載英兵風流史
距離威菲路軍營不遠的樂道,亦與英兵的生活息息相關。樂道英文名為「Lock Road」,「Lock Hospital」,其實是英國人對性病醫院的稱呼。以前妓女一旦被驗出有性病,就要停止接客接受治療,俗稱「入Lock」。
昔日士兵多風流,尋花問柳,性病風險自然高,為防性病傳播,威菲路軍營外有過一間性病醫院,方便治療性病患者。即使後來醫院搬遷,街道仍被冠名「Lock Road」,中文街名譯為「樂道」,是呼應軍人尋歡作樂的生活?還是對風月過後閉關治療的嘲諷?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水坑口街 英軍登陸處 曾淪風月區 證港島百年滄桑
威菲路軍營變九龍公園 成尖沙咀都市綠洲
日佔時期,威菲路軍營一度做過日軍集中營,香港重光才恢復用途,但後期主要用以放置軍事用品,實質作用有限。
戰後城市發展不斷,市區用地需求增加。1967年,駐港英軍將威菲路軍營交還港英政府。當時社會各界對地皮虎視眈眈,提倡興建酒店、住宅、寫字樓及娛樂場的聲音不絕於耳。後來市政局議員沙利士(Arnaldo De Oliveira Sales)提出還地於民,建議把全幅軍營用地撥作文康用途,最終獲得大部分議員支持通過,繁鬧的尖沙咀才有這片旺中帶靜的都市綠洲。
前英軍兵房未來建「中華文化體驗館」 料2028年開放
1970年代,威菲路軍營逐漸被九龍公園取代。軍營之外,尖沙咀亦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先有太古出售臨海的藍煙囪貨倉,建成新世界中心及麗晶酒店;舊尖沙咀火車站亦被拆除,總站遷至紅磡,香港文化中心、太空館、藝術館等新時代建築拔地而起……殖民建築一幢幢消失,遺下百年鐘樓孤孑看同區幻變。
隨着今年(2024年)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成立,前威菲路軍營第58座將被活化,計劃把英軍兵房變身「中華文化體驗館」,預計2028年開放。屆時市民將可在融合中西的百年會場,細味古今中華文化五千年,相信別有一番體會。
延伸閱讀: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