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闖入南極 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撰文︰黃皓頤

  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開始意識到科技發展的重要性,中國科技必須急起直追。南極是珍貴的自然資源寶庫,有見不少國家紛紛建立科學考察站,中國亦不甘後人,顯示中國科技發展的力量,繼1985年首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落成後,便立即籌建第二個考察站「中山站」,但想不到竟然險阻重重,考察隊甚至經歷生死一綫間。

 改革開放後建南極科考站 中國科技跟各國抗衡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進軍南極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1989年2月26日,南極中山站落成,國旗懸掛象徵中國向南極內陸考察再邁出一大步。(圖片來源:中國之聲微博)

  南極自然資源豐富,包括鐵礦、煤田、石油、天然氣、貴金屬、稀有金屬及大量海洋資源,難怪不少國家都在南極建立科學考察站,力爭一杯羹,而在改革開放後,中國科技正積極發展,中國也先後建成南極科考站「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和預計明年會落成第五個羅斯海新站,標誌着在南極考察的版圖不斷擴張,勢可跟世界各國抗衡。

延伸閱讀:南極插上國旗 長城站26天建成

  32年前2月底建成、位於拉斯曼丘陵的南極科考站「中山站」,是中國繼1985年的長城站後第二個科考站,揭示考察重心由西南極轉向東南極。事實上,中山站所處的地理環境方便考察船登陸,加上淡水資源豐富,地方廣闊,有利中國作為向南極內陸作科學考察的重要基地。

  “從奠基到落成,僅僅用了32天的時間。中山站在茫茫一片的冰雪荒原的南極大陸上,神奇般地倔強昂揚地樹立起來了。”   ——考察隊隊長郭琨

  當1985年中國首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落成後,便立即籌建第二個考察站「中山站」,大家都以為成功的經驗一定有助快速達成目標,但事實卻正好相反,1988年中國南極考察隊前往東南極地時,可算是危機四伏,險死還生。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進軍南極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考察隊員都帶着興奮心情迎接南極考察站「中山站」建成。(圖片來源:中國之聲微博)

  考察隊乘坐首次啟航的科考船「極地」號出發,先後遇上船身受損、冰崩和遭到冰山圍困的險情。

改革開放後南極考察隊屢遇危機 中山站建中國科技基地  

  首先是船身被大冰塊撞出大洞,幸好船隻是雙層鋼板,所以海水未有灌進艙內。

  不久,考察隊發現原定航綫被冰山封鎖,冰海四周皆是白皚皚,不知如何找出路?隊員都不禁感到極度不安、緊張、焦慮和怒憤。

  直至船長魏文良突然發現,冰海中出現了裂開的縫隙,便馬上指揮掌舵人員順着縫隙迂迴前進,終於在與冰山周旋20多天後,成功衝出冰海。

  當考察隊慶幸度過難關後,想不到迎來更大的危機,遭遇到罕見的特大冰崩,更目睹觸目驚心的一幕。在「極地」號不遠處的幾座冰山突然「翻身」,原本壓在海下的冰塊射向船隻,最近的距離不足3米。  

  當時身處駕駛室的船長魏文良憶述,情景有如巨形炸彈爆炸,幾十米高的冰崖如高廈倒塌,鋪天蓋地的冰塊向四方八面飛彈衝進大海,激起巨形水柱,最後巨冰蓋滿海面,船隻被圍困了7日7夜,才找到一處冰海裂隙,突圍而出。成功駛離冰縫的一刻,全船人都歡呼拍掌,為大難不死深覺幸運。

延伸閱讀: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教授: 「中國在深海和極地的探秘之旅」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進軍南極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南極中山站的紅色綜合大樓和緣色「六角樓」空間物理觀測樓,在雪地上份外搶眼。(圖片來源:河南中醫藥大學微博)

  南極中山站終於在1989年2月26日建成,初期的建築以集裝箱活動房為主,三十多年間多次擴建,已有逾7,000多平方各類建築物,包括1,710平方米的綜合大樓,還有空間物理觀測樓、污水處理樓、處物處理樓等等,此外,建成氣象台發揮收集資料和增加天氣預報能力,又安裝了臭氧光譜儀作觀測用途,都極具規模性和系統性,現在它已是設備完善、技術先進的現代化中國科技研發基地,為中國繼續深入南極高原考察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援。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進軍南極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繼1985年建成的南極長城站後,這個南極中山站是中國第二個南極考察站。(網上圖片)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1:48

極地科考船人性化設計 「雪龍2」Wi-Fi全覆蓋 菜式不重複

第一艘國產極地考察船 「雪龍2」雙向破冰全球獨有

從「向陽紅10號」到「雪龍2號」 四代考察船見證中國極地探索

七下冰洋 26天建起長城站 南極拓荒者郭琨

秦嶺站

中國南極新考察站開站 命名「秦嶺」有兩大考慮因素

2:03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闖入南極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改革開放後闖入南極 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國策通識|甚麼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中國維和部隊

改革開放|從5名觀察員到逾5萬人次部隊 細說中國「藍盔部隊」的故事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中國鐵路冷知識之三|鐵路車次有講究 為何同一趟列車有兩個編號?

盤點|中央三次贈港國寶大熊貓 重溫可愛瞬間

2:15

「熊臉識別」野生大熊貓 高科技守護中國國寶

四川大熊貓基地

四川「追貓」攻略!盤點3大熊貓基地 邂逅「花花」和它的小夥伴們

1:47

1800隻大熊貓

十大中國瀕危動物:「最可愛國寶」大熊貓

邊「玩」熊貓邊讀書?全國首個大熊貓學院正式招生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是「最有趣筍工」?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開幕 主打高科技互動保育體驗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18

香港古迹|堅尼地城魯班先師廟本月設免費導賞 細訴建築歷史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行山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腳比路長的道理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2010年12月21日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發布

冬至 是冬天開始還是結束?

  冬至,很多人以為是冬天到來,實際卻是「冬天到此為止」的意思。

  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人重要的節日之一,一家大小會提早下班回家吃豐盛的晚飯,團團圓圓,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為甚麼呢?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中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日照最短、黑夜最長。過了這天,日照時間開始逐漸增長,古人認為...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