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1-25
在广东省珠海市情侣路野狸岛上,一座临海的“珠海大剧院”是无数游客镜头下的焦点,这座中国唯一建设于海岛上的歌剧院自建成以来,已然成为了当地的著名地标。“珠海大剧院”外型独特,由两组一大一小的“贝壳”组成,构成了大剧院的整体形象,因此又被称为“日月贝”。白天的“日月贝”呈现出半通透效果,入夜后就好像月光一样晶莹剔透,整体建筑极具美感。
匠心打造“珠海大剧院” “日月贝”设计独特创新
总投资逾10亿人民币的“珠海大剧院”于1992年正式立项筹建,2010年动工建设,2017年1月1日迎来了首场演出。整座大剧院的总建筑面积达5.9万平方米,当中除了有一个1,550座的大剧院外,亦有一个550座的多功能小剧院,由于大小剧场呈日月双贝造型,故又称“大贝壳”和“小贝壳”。
一大一小两组“贝壳”的形体,构建成了大剧院的主体外观,在珠海市内的不少角落皆能看到“日月贝”伫立于海面之上,配合以鱼类美丽的鳍作为创作灵感的周边景观设计,既突出了与“贝壳”之间的呼应,同时又进一步强化了滨海建筑的特色。
凭着别树一格的建筑设计,“珠海大剧院”于2017年入围了世界建筑节奖,著名建筑师卡洛斯·马洛斯认为,珠海大剧院的设计项目非常成功,他说:“这将是一个珠海的标志性建筑,它将对珠海的天际线形成一个视觉的形象。‘日月贝’这一象征意义与珠海非常密切相关,因为这个城市与海洋也有关。”后于2020年,“珠海大剧院”又荣获了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珠海大剧院”的设计方案内含“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概念,诠释的是珠海具有历史沉淀的“海岛文化”城市精神特质。背后的设计灵感源于名画《维纳斯的诞生》,当中的女神维纳斯正是从贝壳里诞生的,再加上“日月贝”只有珠三角独有,所以就有了“日月贝”这个设计概念。就着“日月贝”的创新设计,“珠海大剧院”总设计师陈可石教授的诠释是:“在宇宙中,日月是最纯净的;在海洋里,贝壳是最美丽的。”他又言,珠海大剧院是中国唯一建在海岛上的歌剧院,在一望无际的蓝色海面上与郁郁葱葱的野狸岛交相辉映,可以创造出歌剧院建筑无比崇高的艺术魅力。
钢结构复杂施工 “日月贝”外形建设难度高
“珠海大剧院”的建筑设计不仅来自“日月贝”这一独特的海洋物种,更对“贝壳”的形象加以提炼,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进一步表现空间的意义。“日月贝”从打下第一根桩起,无论是一节接一节的钢结构,还是1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幕墙工程,每一个细节皆是精益求精,务求做到尽善尽美。
现时看到的“珠海大剧院”的外立面是一层穿孔铝单板,内里是一层玻璃幕墙,“日月贝”大小“贝壳”的外立面正是由16,000块大小、形状各有不同的穿孔铝单板组合安装而成。当中每一块板都只有唯一的一个编号,需经由特定的厂家加工精制而成,其固定铝板的幕墙骨架则是由5,000根经过拉弯加工处理的钢方通连接而成,而且每一根的拉弯弧度都不尽相同,工艺要求极高。
钢结构作为整座“珠海大剧院”的主体结构,为了能让大小“贝壳”竖起来,其钢结构施工集高、异、扭、焊、精的特点于一体,构件呈弧形、弯扭外加节点复杂、轴承支座,异形构件占比80%,所有环向杆件皆是弯扭的,类似于鸟巢的建造,但由于其截面尺寸小、板薄,令到加工精度控制要求更高,建起上来可谓是比鸟巢还要难。在大剧院建设的高峰期,就曾有1,200多名工人在工地上不懈奋战。
按建筑声学原理施工 “珠海大剧院”呈现极佳视听效果
建设“珠海大剧院”除了外形设计讲究外,其内部装修亦对声学要求有着极高的标准,一切严格按照建筑声学原理设计施工,务求在1,550座的大剧院内,实现不使用扩音设备,也能令最后一排的观众听得清楚,打造出完美的视听效果。
无论在大剧院内部的天花板或墙面,皆采用了大量的新型声学材料GRG(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穿孔吸音板等,而且全部为全异型GRG板,光是40毫米厚的GRG重量就高达72公斤每平方米,试想这种材料要在现场进行吊装、搬运、放线定位等工序,其施工难度绝不简单,质量要求亦特别高。
与此同时,由于GRG造型特殊,加上“珠海大剧院”的墙面和天花的扩散体造型经历多次转折,这无疑给涂装施工带来了困难,整座大剧院演奏厅的涂装经过了基层毛坯面处理、填缝修补整平、接缝布带粘贴、石膏粉找平等多达14道工序才能完美呈现出设计时的理想效果。一般而言,同等面积的常规涂装工程只需约300多个工日,但“珠海大剧院”演奏厅的涂装则耗时1,000多个工日方能完成,当中展现的是涂装工程的顶尖水平。
走进“珠海大剧院”的演奏厅,内部的设计予人一种大海的气息,亦兼具国际一流艺术殿堂的格调。大剧院采用了最顶级的舞台机械、声学设计和灯光色彩设计,不论是舞台工艺、舞台灯光、控制系统等方面皆是无可挑剔,当中的舞台机械设备控制系统更是当时近五年中国新建剧院中最为先进的一套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