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2-26
近日,发生在广西南宁火车站的一件暖心事引发网友强烈共鸣。一对六旬夫妇从湖北黄石搭乘火车前往广西宾阳,由于担心不识字的父母出行遇到障碍,儿子精心制作了一张手写的乘车攻略,并叮嘱父母遇到难题拿着这张“爱心车票”咨询铁路工作人员。在铁路工作人员的接力帮助下,夫妻俩顺利到达目的地。
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 推动智慧养老生活
“夫孝,德之本也。”手写“车票”上罗列的发车时间、座位号等详细资讯背后,折射的是“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文化,令人动容。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愈来愈多的公共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对老年人熟练使用手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老年人搭上现代发展的快车,帮助老年人无障碍地共用智慧生活,体现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与人文关怀。
延伸阅读:港澳台居民可以在北京参与养老保险计划

创新科技,让“数位鸿沟”转变成数位温情。截至今年6月,我国线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12.2%为60岁以上的“银发族”。由于感官机能退化,记忆与认知衰退,部分老年人在使用智慧终端机产品时存在障碍。为持续优化“老年友好型”服务生态,自今年1月起,我国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以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愈来愈多的智慧终端机加入“适老化”改造热潮,致力让老年群体更好享受资讯时代的成果和便利。中国铁路12306爱心版采用滑块验证、短信验证两种形式,使用大字体、大图示的文字图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购票体验;叫车软体上线“助老出行”小程式,具备一键叫车、常用目的地设置等功能,老年人约车更便捷;网购软体推出“长辈模式”,在该模式下,资讯简化、字体放大,只需发送语音就可搜索商品,方便老年人轻松选购。
延伸阅读:中国建成全球最大养老体系覆盖10亿人
以高新科技及实际措施 化解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
定制服务,点滴关怀“为民心”。除了要线上打通老年人运用智慧技术上的堵点和痛点,线下“点对点”帮扶,精心提供人性化的关怀,才能让老年群体在资讯化时代获得扎扎实实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例如,铁路“爱心视窗”优先为老年旅客办理现金购票业务,“绿色通道”可以让老年旅客优先检票乘车,无障碍电梯、卫生间等让重点老年旅客出行无忧。此外,一些企业通过开展助老主题宣讲活动,线下举办手机课堂、互联网应用辅导等培训班,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电子产品,让“脱网”人群更快适应资讯时代发展的节奏。

在技术不断反覆运算,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的关怀,打开老人跟智慧化社会的“介面”,弥合他们面前的“数位鸿沟”,让更多的公共服务处处弥漫人文关怀暖意。同时,我们也应该预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服务好庞大的老年群体,挖掘“银发市场”带来的消费潜力,也将为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意义。
(原文转载自23/12/2021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