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9-27
2021年适逢中国考古百年,考古人凭着坚毅的匠心精神,进一步解开在这片古蜀大地深藏于厚土的秘密。由四川广播电视台策划制作的超高清考古纪录片《又见三星堆》,聚焦于三星堆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与生活来讲述三星堆的故事,通过真实生动的影像语言,揭开现代考古的真实图景。
节目甫一播出,便收获众多好评,让观众在好奇与探索之间,慢慢与历史更进一步靠近。今期就让笔者为大家介绍这条通往古蜀文明深处的通道吧!
三星堆遗址 揭开神秘古蜀国度的钥匙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遗址,也是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古迹。
一直以来,神秘的古蜀文明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加上历史上对这个奥妙古国的记载非常少,即使住过四川的唐代诗人李白,也只凭传说于《蜀道难》写过“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一句。直到1929年的春天,四川红原县月亮湾附近的农民燕道诚父子在淘浚小溪时发现大批玉器,从而揭开了三星堆的考古序幕。
不过,自1934年以来,三星堆进行了37次考古发掘,一代代考古人从三星堆的发掘,不断刷新人们对古蜀国神话的想像与认知。1986年三星堆1、2号祭祀坑成为震惊世界的大发现,很多出土器物文明程度极高,取得历史性的考古突破。
延伸阅读:古蜀三星堆 惊艳世人
三星堆|首度以科技考古 解开古蜀文明的辉煌
2021年,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6个新的祭祀坑,再次震惊世界。而历时3年打造的考古纪录片《又见三星堆》在今年4月29日于央视纪录频道、四川卫视播出,共6集、每集约30分钟的影片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索,构建了《重逢》、《初见》、《守护》、《追寻》、《重生》、《不朽》6个篇章。
导演运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来展现三星堆6个新祭祀坑的发掘、提取、修复、保护等具体过程,同时让观众彷如置身于考古发掘现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看到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和考古工作,亦对以有着独特风格与神秘气质的古蜀文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从《又见三星堆》可看到,此次三星堆考古发掘集结了中国最先进,甚至是全球最顶级的考古发掘设备。
当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是在三星堆遗址区内所搭建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考古大棚,其中涵盖4个恒温恒湿的玻璃考古舱、6个应急保护实验室,让出土的文物得到更周密的保护。
此外,此片还详尽地介绍了首次应用的3D打印科技、3D扫描、超景深显微镜自动载人平台等科技,在不损伤文物的情况下,在电脑中制成3D影像,透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1:1的模型,再根据模型为文物制作硅胶保护套。在文物出土时,马上贴上保护套及裹上石膏,避免文物因接触空气而氧化。
然而,这次在三星堆3至8号祭祀坑中发掘出土的众多文物,如土金面具残片、青铜人面具、青铜神树、精美象牙雕残件、丝绸等500多件古蜀文明文物,丰富得让人惊奇,不但令观众对三星堆文化的谜团更为好奇,也牵动起各大媒体,以至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关注。
大家一定不可错过第2集《初见》,讲述找到丝绸残留物的过程。对专家们来说,丝绸虽小,但却意义重大。不但填补了古蜀时期丝绸考古的空白,也实证了古蜀文明的辉煌,并且为三星堆祭祀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而在第4集《追寻》,摄制组将镜头对焦溯源象牙来历的地质专家唐自华,他希望透过采用锶同位素考古法(利用骨骼和牙齿中锶同位素比值间的差异,追踪动物过去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过程),解开象牙的来源之谜。第5集《重生》则可看到考古团队如何尽力保护近300多根从7号坑出土的弱脆象牙,得以延缓被侵蚀的时间。
三星堆|摄录细腻的影像语言 凸显考古匠人的坚毅精神
导演运用细腻的镜头代替文字,将考古专家坚毅、充满探索精神的立体形象跃然于萤光幕前——在千百倍放大的显微镜下,于泥土灰烬层中找到丝织品遗迹的文保专家郭建波;成功整体提取“神秘木箱”后高呼一句“解脱”的考古工作队专家许延东;从远古印记努力追查象牙来历的地质专家唐自华。
还有从事文物修复逾30年,希望儿子郭志成能子承父业的文物修复专家郭汉中等故事,让观众深入了解考古专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一代代中国“考古人”严谨认真、寻根求真的伟大精神。
纪录片《又见三星堆》以开放式收尾,不但留下了观众对于三星堆的继续期待,也暗示着三星堆将会继续给人们带来震撼,这个穿越数千年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