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10-27
红绿灯即时感知车流量、自动优化配时,提高车辆通行效率;门禁系统自动识别身份、供水系统即时监测水质,提升社区居住品质;政务服务平台集合预约挂号、公司注册等功能,“资料跑”替代“群众跑”……
党的十八大以来,借助5G、大资料、云计算、人工智慧等新技术,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数位化不断为城市治理赋能。
智慧城市|加快转型 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通过数位化提升城市运行效能,不断破解城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准的重要路径。前不久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
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准和运行效率、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的必然要求。
譬如,对地下管网进行数位化、网路化、智慧化改造,可以即时监测各种风险因素。再譬如,智慧无人服务车能够识别道路破损、私搭乱建、车辆非法占用消防车道等状况,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位化、监测感知网路化、运营管理智慧化,可以让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延伸阅读:中国如何运用智慧建设助农产品送出大山?
智慧城市|各类基础建设 能让城市生活更便捷
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是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无论是“先离场后付费”的智慧停车、足不出户的线上问诊,还是自动记录健身资料和排名的智慧公园、“购房、落户、水电气网过户”多事合一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与市民出门办事、购物休憩息息相关,能够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也是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路径。城市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创新空间,例如智慧管网、智慧出行、智慧社区、智慧建造等等,涉及产业面广、产业链条长,有助于带动新技术应用、新产业集聚,推动新业态形成、新消费提升。
近年来,住建部、工信部联合在多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慧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打造“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智慧的城”,让车、路、云、网、城实现协同发展,建设新型产业生态体系。
智慧城市|积极打通跨部门合作 完善法规和制度
从现实基础来看,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具备有利条件和技术支撑。
截至今年6月,我国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4亿户家庭的能力,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
但也需要看到,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层次多,还有不少难点和挑战需要应对,例如如何打通跨部门、跨层级的资料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融合共用,避免平台重复建设;如何整合政府与市场资源,推动多元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联动等等,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理顺工作机制。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资料赋能、技术赋能,构建“城市大脑”,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韧性、更有智慧,将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延伸阅读:城市大脑有何特别之处?
(原文转载自27/10/2022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