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1-27
春运被称为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十几年前,返乡人通宵达旦排队买票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但如今,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买到火车票。
12306作为全球最大的实时票务系统,每秒售出1,000多张火车票,这就不得不提12306系统背后的“最强大脑”——单杏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集团的首席研究员。
单杏花|走出小山村 走进铁科院
单杏花出生在江西婺源一个偏远小山村,家中祖辈都是农民,但她自幼成绩优异,是全村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
1996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华东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当时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正在开发第一代客票系统,在全国招募28名师生参与相关工作,人称“云台二十八将”。单杏花刚入学就入选了,从此与铁路及客票系统结缘。
一年后,客票系统1.0在江西九江站首次上线。单杏花在团队中年级最小,但在前辈的指导下,承担起系统安装和调试的重要任务。她在采访中回忆:“那时压力很大……各种繁杂的数据交织在一起……但票库生成的时刻,我发自内心为自己欢呼”。

硕士毕业后,她顺理成章进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即铁科院),一晃28年,她成为了当年“云台二十八将”中唯一一个坚守至今的人。
单杏花|12306系统上线 挑战全球最难算法
2011年之前,各个火车站大排长龙的景象还很普遍,这一年春运结束后,当时的铁道部决定研发第一代网络客票系统。
延伸阅读:一起走过春运40年 改革开放下的变迁

经过一系列的研发、测试、调整……团队加班加点,短短3个月就完成复杂的准备工作。当年的6月12日,12306系统售出第一张高铁电子票,标志着中国高铁网上售票业务开通运行。
2012年的春运,12306系统首次经受访问量骤增的考验。春运期间爆发式增长的购票需求使得网站几近崩溃。乘客的质疑扑面而来……
实际上,铁路票务系统的运行非常复杂。以京沪高铁为例,若一趟车停靠24个站点,每张车票就有276种组合。假设一趟车有1,000个座位,那么就可能产生数千张甚至数万张车票。再加上订票、退票和改签,与全国数千个线下售票窗口同步,这背后的数据量堪称天文数字,说是“全球最难算法”亦不过为。
延伸阅读:30亿人次大迁徙|春运见证中国经济腾飞

“单是余票查询,就是几万次甚至几十万次的复杂计算。”单杏花无暇做出更多解释,只能尽快解决问题。她带领团队连续工作了50个昼夜,在毫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优化系统,“我们就像一边开飞机,一边修飞机。”
如今,12306高峰时每秒出票1,000多张,注册用户已超7亿人,年售票量超40亿张,成为全球最大的实时票务系统。
延伸阅读:铁路售票官网 “12306”是什么意思?
单杏花|经过千轮优化 12306提供吃穿住行服务
系统投入启用、经历春运考验,这也还只是开始。为了进一步提升使用感,2017年客票系统启动改革,融入了人面识别系列算法,过闸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

类似的改造,单杏花和团队一共做过6次。经过上千轮的功能优化,12306陆续实现了候补购票、静音车厢、网上订餐、无障碍化服务等各种功能。
如今的12306不仅是单纯的售票系统,还提供吃穿住行、购物娱乐等各种服务。单杏花还带领团队推出了“12306扶贫商城”,在网络商城上架了生果蔬菜、肉类、茶叶、零食,帮助农户把这些农产品售卖到全国各地。

虽然已经工作近30年,但单杏花“每天都有新想法,每周都有新动作,每月都有新目标”,让亿万旅客的出行愈来愈方便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