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6-05
近几年,电动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华为、小米、百度这些看起来与“造车”毫无关联的巨头企业都争先恐后入场。与传统汽车不同,电动车可以说是“软件定义汽车”。科技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无疑是希望借助自身技术优势,在这个新兴市场分一杯羹。那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加入之后,会造出什么样的电动车?
华为智能电动车 改良三大问题
以华为为例,今年4月下旬,华为推出了几款电动车,包括其与小康股份旗下电动车塞力斯合力开发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以下简称“智选SF5”),以及与北汽集团新能源车品牌极狐合力推出的阿尔法S华为HI版(以下简称“阿尔法S”)。车型具备几个特点。

第一,致力改良充电和续航问题。
电站少、充电慢、续航不足,这些是电动车一直以来的短板,亦是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华为利用累积数十年的电子电力技术不断进行改善。“智选SF5”通过增加发动机增程器,令纯电续航里程达到180公里,电不够时用增程器烧油发电,综合续航里程可以超过1,000公里。“阿尔法S”则采用快速充电系统,充电10分钟,最高可续航近200公里。
第二,完善自动驾驶系统。
“阿尔法S”采用华为的鸿蒙OS系统,自动驾驶等级可以达到LV3(自动驾驶根据自动化程度分为0至5级,3级即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根据网民的评测影片,遇到交通灯自动刹停或启动,礼让行人,变换车道......这些操作都能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稳定运转;车辆还能自动探测前方行人车辆,并适时对车主发出提示;理想情况下,可以通过无人驾驶于市区连续行驶1,000公里。
第三,汽车的操作系统愈来愈智能化。
导航、视频、音乐、通话之类的服务,可以在其他设备和车辆座舱之间流畅转换。比如,一个人正在用手提打视频电话,进入华为电动车之后,通话会自动无缝切换至车辆显示屏上。
华为电动车一经推出就备受关注,“智选SF5”在推出两日之后订单量就破3,000架,外界更是看好后续发展。当然,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华为并不是自己独立造车,而是与各大传统汽车企业合作,在芯片、操作系统、语音、高精地图、大数据、自动驾驶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
延伸阅读:中国智能汽车积极产业化 2025年50%新车自动驾驶

电动车成趋势 科技互联网纷纷投入
正如前文所讲,科技和互联网企业投身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大趋势,华为并非特例。
今年3月,百度与汽车制造商吉利达成合作,利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支持电动车的研发,计划最迟于2024年推出首款车型。3月底,小米亦宣布正式进入智能电动车领域,表明未来10年将投入1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汽车。除此之外,腾讯屡次投资蔚来汽车,阿里巴巴则出资与小鹏汽车合作。市场上必然会出现愈来愈多样的智能化汽车。

除了各大企业相继加入,国家层面亦积极布局电动车的发展。中国政府早前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总体销售量的20%,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亦在不断完善当中。
消费者看好,大企业发力,国家布局,几个重要因素相加,电动车代替传统汽车成为主流,相信已经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