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5-20
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日前成功着陆火星,经过数日的数据传输,中国国家航天局在5月19日公开“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中环绕器和巡视器分离的影像,以及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画面,相中可以清晰看到“祝融号”火星车的太阳翼、天线等机件运行状态良好。
“天问一号”火星车传回2张照片 火星地貌清晰可见
“祝融号”发回的2张照片分别由车上的避障相机和导航相机拍摄。避障相机位于火星车的正面,所摄图片正对火星车的前进方向,可以见到着陆平台的驶离坡道正常展开。在图片的上部,火星车的两个次表层雷达的伸杆也已展开到位。由于避障相机采用广角镜头,所以火星的地平线畸变成一条弧线,但仍可以清晰见到附近区域的地貌。

第2张图片的视角指向火星车尾部,可以见到“祝融号”的太阳翼和天线都正常打开运作,同时图片中火星的地貌更加清晰。

除了火星车拍摄的图像,中国国家航天局还公开了“天问一号”环绕器监视相机拍摄的着陆巡视器分离过程。
“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后依次开展对着陆区域的全域成像、自我检测等动作,然后再择机驶离着陆平台,开始对火星表面进行巡视,主要探测火星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气象环境。
“天问一号”火星车通信受限 须靠中继器传输资料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在5月15日成功降落火星,但第一张火星图片多日后才传回,外界都关心中间为何需要如此长的时间?
据介绍,“祝融号”火星车配置两种与地球沟通的方式,一是直接通信,二是将“天问一号”的环绕器作为中继器,与地球通信。
虽然火星车可以直接联络地球,但由于火星与地球的大约在4亿公里,而无线电波是以光速传播,信号能量的衰减与传播距离的平方是成正比的,因此,远距离导致火星车直接向地球传送资料会非常缓慢和有限。
火星车在着陆后随机拍摄照片,如果直接发送回地球,理论上需要超过8个小时的时间,但因为火星会自转,实际上火星车每日只能和地球通信的时间只有不到半小时。因此火星车放弃直接向地球传输图像,而是等待“天问一号”环绕器从两器分离时位置返回到火星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
5月17日,“天问一号”环绕器进行第4次近火星制动,进入到中继通讯轨道,成功与“祝融号”建立稳定的中继通信链路,开始陆续往地球传送图像及数据。

延伸阅读:天问一号探火星 最进取中国科技任务
延伸阅读:天问二号2028年升空 带回火星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