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12-27
2022年是中国航天至今最忙碌的一年,让我们回顾这一年间中国航天有什么大事、完成多少“首次”,又打破了什么纪录?
中国航天|两个实验舱升空 “天宫”建成

2022年中国航天里程碑式的大事,肯定是中国太空站建成。
2022年4月,在“天宫”驻守了半年的神舟十三号太空人返回地球。此后当局先在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再在6月5日发射神舟十四号飞船,把接班的陈冬、刘洋、蔡旭哲送上“天宫”天和核心舱。
三人的半年任务期间,中国太空站第二、第三个舱段,也就是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分别在7月24日和10月31日升空,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

其中“问天”创下了多个第一,包括中国第一次进行大型舱段在轨交会对接、中国太空站首次在有人驻守状态下迎来航天器到访。
而“梦天”的加入,则标志着“T”字构型的中国太空站建造完成,开始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另外,陈冬、刘洋、蔡旭哲还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中三次出舱的纪录,又首次使用了组合机械臂运行出舱活动。
延伸阅读:展望2023|中国航天3大任务逐个数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点
中国航天|问天两小时完成对接 世界之最

接下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于11月12日发射,为“天宫”和太空人“快递”物资;它在发射后2小时03分便完成与太空站对接,大幅打破航天器与太空站交会对接的最短时间世界记录。以往的纪录是俄罗斯飞船2020年创造,是3小时03分。
天舟五号“打前站”后,神舟十五号飞船于同月29日升空,翌日(30日)清晨把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送到“天宫”;他们与神舟十四号任务太空人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在轨交接”,并留下6名太空人会师“天宫”的历史场面。
延伸阅读:两小时对接破世界纪录 天舟五号如何做到?

另外,神舟十五号加入后,“天宫”首次形成“三舱三船”(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和十五号飞船、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最大构型,总重近100吨。
据悉,完成在轨交接第5天,陈冬、刘洋、蔡旭哲乘神舟十四返回地球,在内蒙古的东风著陆场安全降落;这是东风著陆场首次在暗夜严寒天气下迎接太空人。
中国航天|一箭发射22颗卫星 刷新中国纪录

除了太空站建设和载人航天任务,2022年中国航天还有不少看点,例如2月27日,长征八号火箭成功把22颗商业卫星发射升空,刷新一箭多星的中国纪录。
而远在4亿公里之外的“天问一号”火星车“祝融号”,2022年继续在遥远的火星上科学探测,大家当然也不会忘记。
据官方公布,截至当年9月15日,它已在火星上累计行驶1,921米,传回探测数据1,480GB。

而通过相机影像和光谱的数据,科学家已在“祝融号”著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了含水矿物,证明著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至于由“嫦娥四号”送上月球的“玉兔二号”,2022年亦继续工作;这是“玉兔二号”在月球上的第三年。
“玉兔二号”在2021年底发现80米外有“神秘小屋”,遂加速前往探索。至2022年1月7日,当局发布消息,证实“神秘小屋”只是一块没想像中大的岩石。不过近看该块岩石,竟有几分像中国神话中的“玉兔”,颇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