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豹看东华医院:代表香港民间和内地官方的合作关系

编辑︰黄皓颐

  香港民间和内地官方,或者说香港民间和内地民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从东华医院的大堂中,看到由皇帝赐予的牌匾,可见一斑。

  1870年成立的东华医院,1877年第一次回内地赈灾,当时的赈灾活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中最严重的一次大灾难。

丁新豹看东华医院首次内地赈灾 协助筹款救助超级旱灾灾民

东华医院大礼堂
东华医院的大堂内,悬挂了多幅各界送赠的布幛、镜屏和牌匾,当中包括隐约可见的“克广德心”牌匾(左上)及“见义勇为”牌匾(右上)。约摄于19世纪末。(图片来源:香港记忆/香港历史博物馆)
东华医院
位于香港太平山区普仁街的东华医院,是香港第一所由华人开办的中医院,专门为本地华人提供服务。图约摄于1870年代。(图片来源:香港记忆/香港历史博物馆)

  这次大灾难是旱灾,名为“丁茂奇荒”,牵涉所及的地方包括整个山西省,以及河北、河南北边、安徽西北边,都是灾区。

  现时东华医院大堂中的一块写着“克广德心”的牌匾,就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送给医院的。当年曾国荃运气不太好,他刚刚去到太原,就发现当地发生了这么严重的旱灾,死了超过1,000万人,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次大灾难。

  旱灾往往住造成严重的死亡数字,因为不是单单没有东西吃,也会没有水喝。当一个人没有水喝,很容易会捱不到,而且没有水的话,所有庄稼都会枯死了。那个年代,不可以在外地将食物和水运送到灾区。再者,就连邻近的省也会遇上旱灾,难施援手。

  结果,当时的清朝朝廷委任了李鸿章去赈灾。李鸿章是直隶总督,他就透过东华医院去做赈灾工作。他说潮州有很多富有商人,便叮嘱他们集腋成裘,捐钱赈灾。当时东华医院收集了香港各界人士的捐款,运到内地,此外,南洋地区的慈善团体也将捐款收集后,先汇给东华,然后东华将那些捐款汇到内地赈灾。

  完成赈灾后,李鸿章便上奏皇上,请求他论功行赏。当时的光绪皇帝就御赐了一块写着“神威普佑”的牌匾给东华医院,这也是香港第一次接受皇上御赐的牌匾,现在这块牌匾就挂在上环文武庙。

“神威普佑”牌匾
1877年东华医院第一次回内地赈灾,就是参与“丁茂奇荒”的严重旱灾,事后东华获得当时的光绪皇帝就御赐了一块写着“神威普佑”的牌匾,以表扬其赈灾的贡献。(图片来源:东华三院网站)

  这次中国近代史最大型的灾难,也是东华医院第一次参与赈灾活动。往后,这类赈灾活动陆续有来。

  延伸阅读:丁新豹回顾香港大学是为中国而建立

丁新豹看东华医院踊跃赈灾 曾获清皇帝御赐牌匾表扬贡献

  1884年华北水灾,东华又去帮忙赈灾,这次则由李鸿章和联同三位官员赠予一块“见义勇为”的牌匾给东华医院。

  1年后,1885年广州发生水灾。这次东华当然也有全力帮忙赈灾,其后获得光绪皇帝赐予“万物咸利”的牌匾。

  东华医院由1870年成立,到了1885年,光绪皇帝已有2个御赐牌匾送给东华,都是跟赈灾有关的。由此可见,香港人回内地赈灾,并不是从现在开始的,而是早于19世纪晚期已开始回去内地赈灾。

  1920年,东华医院又参与了另一次严重的大旱灾,涉及中国北方直隶、山东、河南、陕西和山西。这次旱灾的情况,就跟1877年的“丁茂奇荒”(山西大旱灾)十分相似。

  当时出任山东威海总督的骆克(Sir James Haldane Stewart Lockhart KCMG),因在1887年做过香港的华民政务司,与东华医院素有渊源,而这次山东遇上特大旱灾,骆克就联络东华帮忙筹款赈灾。在赈灾完结后,骆克就给香港东华院送了一块“可以疗饥”牌匾。

  这类的例子比比皆是,东华差不多每年都到广东赈灾,而东华的这些牌匾正好反映香港和内地在赈灾活动的密切关系。

  东华曾参与的赈灾活动,还有高州饥荒、清远水灾等。

  东华一直不停地参与赈灾活动,直到1949年后,国家把所有民间赈灾活动都全部收回中央负责。

  香港人从没有停过(赈灾),这是足以令我们自豪的。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我们又立即回到内地赈灾了。

  东华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也没有宗教背景,完全是出于中国人救灾扶危的心去参与赈灾的。

  延伸阅读:丁新豹忆基督教跟革命的关系密切?

丁新豹看东华医院“一‧二八”赈兵灾 成立工艺所助民众学手艺

“义气可风”牌匾
1932年,日本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灾民达20多万人。东华医院筹得40多万元汇到上海赈济灾民。事后,当年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及军长蔡廷锴将“义气可风”的牌匾赠予东华,表扬其赈济灾民的贡献。(图片来源:香港记忆/东华三院文物馆)

   到了1931年,日本侵华,成立满州国。1932年,日本人开始在上海蠢蠢欲动,当时的十九路军去打日本人,结果在上海打了一场名为“一‧二八”事变。当时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赠予匾额“义气可风”给东华医院,以表扬其赈济上海的兵灾所作出的贡献。

  东华除了赈灾外,又成立了不少工艺所,让民众学习一门手艺谋生。

  从种种的赈灾活动,我们可以知道香港和内地陆的联系从来没有中断过,当时民间的交往是很密切的。由此,我们也知道香港人的慈善观念由来已久。(八之六)

  (转载自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历史文化学堂──和谐与矛盾:论清末至中共建国前的中港关系》专题讲座@YouTube,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相关标签
1870-1880年香港

丁新豹看南京条约影响深远 香港为何变成中西汇流窗口?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

丁新豹看1920年代两次工潮 罢工卷进政治角力

香港大学

丁新豹回顾香港大学是为中国而建立

道济会堂

丁新豹忆基督教跟革命的关系密切?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一个乌托邦想像背后的政治、思想与学术

风筝 女孩 男人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叔叔,你真棒”滋润人心

中国与美国
编辑之选

高志凯:不管谁当总统 中美关系都会经历惊涛骇浪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成都武侯祠 中国唯一君臣合祀祠庙

医疗革命和技术进步人工智慧
张维为

张维为看中国“不可能产生科学革命”论调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农田、货柜船
温铁军

温铁军从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孙中山
丁新豹

丁新豹忆孙中山一番话 香港土壤萌生革命思想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