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1-17
中国自1934年建好“上海国际饭店”后,就拥有了第一座摩天大楼!80多年过去,如今中国已经坐拥全世界近1/3的摩天大楼!在此辉煌建筑传奇的背后,中国的基建神器“空中造楼机”可谓是功不可没。这种“空中造楼机”是中国首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顶升钢平台,平均4天就可以建好一层楼,速度和效率都非常之高!
历经四代技术升级 “空中造楼机”成基建利器
中国“空中造楼机”的发展和演变前后历时十数年,共经过了四代技术升级。进入新世纪后,超高层建筑愈来愈高、结构愈来愈复杂,不仅要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还要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采用传统模架已经难以满足要求,因此“空中造楼机”便应运而生。

时间推移回2005年,当时中国建筑集团(中建)参与高432米的广州西塔总承包施工。该工程平面呈类三角形,外周边由6段曲率不同的圆弧构成,总工期仅1,007天。若采用传统施工技术,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为此,当时中建的建筑团队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就是用一个悬挂模板与挂架的钢平台,采用大行程、高能力、支承在剪力墙预留洞处的液压千斤顶顶升,整体同步上升一个高度,完成上一楼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这就是“空中造楼机”的前身,也称作第一代顶模“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相比起传统施工技术,大大提升了建设速度。

2012年,为了应对高438米、不规则设计的武汉中心项目,中建团队进一步创新,打破传统设计思路,利用核心筒外侧墙体表面2-3厘米素混凝土微凸构造承力,研制出微凸支点智能控制顶升模架,被称为“第三代顶模”,这一创新将推力大幅提升至2,400吨,可同时顶起3万名成年人。
其后在第三代顶模的基础上,再经过了近两年的研究试验,中建团队于2014年进而研制出升级版的“自带塔机微凸支点智能顶升模架系统”,亦即是一个超高层的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中造楼机”。
这是全球首次将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大型塔机直接集成于平台上,实现了塔机、模架一体化安装与爬升,并将核心筒立体施工同步作业面从三层半增至四层半,解决了塔吊爬升与模架顶升相互影响、爬升占用时间长、爬升措施投入大等制约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难题。
千米高空能御10级强风“空中造楼机”提升建设效率

“空中造楼机”是中国首创的、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顶升钢平台,主要由钢框架系统、支撑与顶升系统、模板系统、挂架系统及附属设施系统以及一台ZSL380动臂塔吊组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空中造楼机”就是一个智能化施工平台,类似于一座“移动式造楼工厂”,实现了机器机械作业、人工智能控制、高层楼栋现浇钢筋混凝土的工业化智能建造等。

“空中造楼机”重约2,000吨,顶升力4,000多吨,采用封闭式全钢结构,整个施工平台面积达1,600平方米,施工荷载2,300吨,类似一个“钢罩”布置在核心筒上部,支撑在核心筒外围墙体上。有了“空中造楼机”,全部的造楼工艺都可以被集中到这个平台上完成,逐层施工逐层攀升,并有施工电梯直达平台,实现卸料平台、混凝土布料机、临建设施、物料堆场等与模架的融合。由于造楼机的顶升力足足有四千多吨,即使在千米高空之上,亦能抵御10级强风,实现稳定运作,让工人置身其上如履平地,能够同时进行4个楼层、多个工种的流水作业,平均4天就可以盖好一个楼层,速度和效率惊人。

除此之外,空中造楼机还极大的减少了施工人数,有效提升了高楼施工的安全性。以前盖一层楼可能需要几千人的参与,而如今不用一百人就能轻易实现,而且造楼机的设计极具人性化,雨天作业可以遮挡雨水,烈日作业又会有冷气喷射降温,极大地提升了施工场所的舒适度,改善因恶劣施工环境而对工人的影响及工程进度的延误。再者,空中造楼机是机械作业,从而能轻松实现全天候施工,并且提升了降音降噪的功能,即使晚间施工亦不会附近居民造成太大的影响。
助力建设北京第一“中国尊” “空中造楼机”蜚声国际

“空中造楼机”是中国不断突破建楼高度的强大技术支撑,位居中国高楼前几名的528米“中国尊”,475米武汉绿地中心等摩天大楼,皆是依赖空中造楼机来建设完成的。其中高528米的“中国尊”是北京第一高楼,建成后拿下了多项纪录,当中包括8项世界纪录和15项中国之最。当时有了空中造楼机的介入,为中国尊的建设节省了20%的工期,令中国尊仅用了5年时间就能如期完工。

现时中国的空中造楼机不但应用于国内的基建上,同时亦输出世界,在国际间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同和肯定,当中包括一些以先进技术著称的发达国家,他们在建造超出300米高楼时都会考虑采用中国独立研发的空中造楼机帮助建设。目前中国的空中造楼机已经揽获了大批国外大型基建订单,为越南、巴基斯坦、印尼、等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造高楼,其中东南亚第一高楼,塔高638米的“印尼雅加达标志塔”,就是由中国中建集团承建的,也是中国空中造楼机在东南亚的一次重要亮相。
延伸阅读:吸着氧气施工青藏铁路征服生命禁区
延伸阅读:太行山挂壁公路中国筑路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