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式唯美纪录片《中国》:穿越时光探索千年历史

编辑︰言嘉庸
撰文︰谢小明

  历史纪录片《中国》被评为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之一,自2020年12月开播后得到极大的评论和好评,播出后10天已引起超过6.7亿的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除了网友高度赞扬《中国》的画面有如高质感的电影作品,连两位著名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也对《中国》镜头下构筑的故事和唯美的画面给予高度评价,成功掀起新一轮历史纪录片热潮。

纪录片《中国》第1季于2020年12月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整套影片以思想与制度为主线,挖掘从春秋时期开始,对今日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人和故事。 (图片来源:官方海报)

4K电影式纪录片《中国》 唯美古装景增观众代入感

  纪录片《中国》每集的片头都由一扇写着“中国”的木门缓缓打开作为开端,恍如开启时光隧道,引领观众从这扇历史大门回到古代,一同见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文明成果。制作方面,整套影片应用4K高清、电影手法拍摄,采用全景声等创新技术,唯美的画面自然不失真。主创团队对构图、色调同样讲究,以优美的艺术画面、构图和光影氛围营造出电影级质素的艺术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不论是自然风光的室外景,还是宫廷等室内景,构图上都遵循着大气、写意,并带有“中式留白”与对称美的中国传统美学风格,与中国历史的深沉厚重相契合,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的历史文化视听盛宴。

  延伸阅读:《功勋》记录8位英雄人生故事 细节真实打动观众

纪录片《中国》的画面细腻精致,配合演员的演绎与背景配乐,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即使对该段历史不太熟悉的观众也适合观看。(图片来源:官方剧照)

  此外,片中没有复杂的布置,由简单的布景营造出一帧帧恍如水墨画般的场景,被网友称赞为极美的摄影作品。《中国》像是带着摄影机回到古代,捕捉历史人物生活场景的瞬间。这种拍摄手法更易令观众投入当中,有如身处在千秋历史中,与古人一同经历着不同年代的风云变幻,而不是坐在课室内上历史堂一样呆版。

纪录片《中国》以光影营造氛围 原汁原味讲述历史

  《中国》采用现今语言风格、遣词造句来讲述历史,第1季共有12集,篇幅从春秋儒家的启蒙到战国的百家争鸣时代,由秦统一六国到魏晋南北朝的融合,以及隋朝的建立与盛唐的崛起,《中国》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呈现出每个时代的人文思潮。

第2集《众声》探索中国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时代的文化繁荣盛况。片中以三个庄周的小故事“庄周梦蝶”、“庄周与龟”及“鸱得腐鼠”,概括出庄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点的看法。(图片来源:官方剧照)

  影片中的情节与故事都经过细腻琢磨,由光影营造出鲜明、恰到好处的氛围。譬如在叙说孔子与老子的会面对谈时,外景采用明亮开阔的光线,凸显孔子对儒家观点坚信不疑,寓意他对未来有着光明的愿景;其后,诉说孔子过着颠沛流离、周游列国14年的生活时,由转为暗淡的画面,以凸显他黯淡的处境。

  另外,片中描述秦朝的篇幅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简洁生动的旁白,配合还原时代韵味的镜头,从秦朝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画面,表达出他们对时代的愿景与战火的无奈。

  对于秦始王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阿房宫、耗尽民力修建长城、焚书坑儒等暴政,影片皆直言不讳地表达出来,但亦有对秦始王颁下坑儒的法令加以解释,秦始王下令活埋的儒生,其实是他耗费巨万财富豢养的方士,那些方士不但未能助他求得仙人不死之药,反而在背后嘲骂秦始王,在影片中澄清大家对秦始王的误解。

不少网友大赞纪录片《中国》讲述秦朝的篇幅,尤其是秦国重臣李斯(右)与韩国王室公子韩非(左)的故事。他们二人本是荀子的学生,但在碍于时局形势的转变下,二人只能成为敌人,最终韩非死于李斯送的毒酒之下,当下的画面配合光影营造的气氛,更是描绘得精妙逼真。(图片来源:官方剧照)

主创及演员阵容鼎盛 纪录片《中国》以当代角度回望历史

  《中国》的主创团队从筹备到播出花了近5年时间,才雕琢出这套具有东方美学色彩的精品纪录片。原来其主创团队成员均大有来头,包括有曾制作纪录片《河西走廊》、《重生》的总导演李东珅与总撰稿邓建永,联同曾担任纪录片《大国崛起》运行总导演、总撰稿的周艳担任总导演,为《中国》的质量护航。

  这套纪录片亦请来不少历史学研究学者担任学术统筹和顾问;配乐方面同样一丝不苟,由《花样年华》、《十面埋伏》等经典电影的配乐大师——日本著名音乐家梅林茂创作富有张力的背景音乐。由此可见,《中国》是国内外顶级团队共同打造成精品之作,让观众安坐家中便可看到电影级的高质纪录片,以当代角度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纪录片《中国》共有3季,在第1季12集的内容中,讲述从春秋到盛唐的历史事件;今年6月开拍的第2季将会讲述盛唐后的故事;而第3季则涉及春秋以前,夏、商、周朝的故事。(图片来源:官方剧照)

  此外,《中国》由大量实力演员担纲演出,除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话剧院的老戏骨外,也有何炅、汪涵、于朦胧等为人熟悉的演员出演。通过实力派演员立体的演绎,观众可以更加清晰理解历史人物性格,深入浅出地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不但对热爱中国文化的观众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题材,亦能让年轻观众群、孩子重新爱上历史。

  延伸阅读:扶贫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 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延伸阅读:《我在故宫修文物》: 传承千年工匠精神

相关标签

国家队访港|「六金王」马龙来港再献技 乒乓球天团如何炼成?

2024-08-29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百味中国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为何用藕粉?哪里的藕粉最好吃?

2025-02-26

旅游风物

春天必打卡!全国赏花地图 这4个人间仙境不能错过

2025-03-25

影视时尚

《小小的我》拥抱大大的梦想 易烊千玺演绎脑瘫患者励志人生

2025-04-01

百味中国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为何用藕粉?哪里的藕粉最好吃?

2025-02-26

旅游风物

春天必打卡!全国赏花地图 这4个人间仙境不能错过

2025-03-25

影视时尚

《小小的我》拥抱大大的梦想 易烊千玺演绎脑瘫患者励志人生

2025-04-01

百味中国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为何用藕粉?哪里的藕粉最好吃?

2025-02-26

旅游风物

春天必打卡!全国赏花地图 这4个人间仙境不能错过

2025-03-25

影视时尚

《小小的我》拥抱大大的梦想 易烊千玺演绎脑瘫患者励志人生

2025-04-01
编辑推荐

深圳春季赏花全攻略 15大花海公园2大花展 地铁通达|建议收藏

2025-03-07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两会|即看政府工作报告懒人包 今年GDP增长目标是多少?

2025-03-05

香港茶餐厅|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饮食文化

2021-04-21
1:52

香港茶餐厅|港式鸳鸯源自中医概念?黄家和:冲鸳鸯比冲奶茶更难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厅|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专访“奶茶之父”黄家和

2021-06-03
香港茶餐厅饮品

香港茶餐厅饮品篇|“和尚跳海”是什么?唂咕和热可可有何分别?

2025-03-16

香港茶餐厅|这些港式面包名不副实?鸡尾包由剩食“二次创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厅|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饮食文化

2021-04-21
1:52

香港茶餐厅|港式鸳鸯源自中医概念?黄家和:冲鸳鸯比冲奶茶更难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厅|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专访“奶茶之父”黄家和

2021-06-03
香港茶餐厅饮品

香港茶餐厅饮品篇|“和尚跳海”是什么?唂咕和热可可有何分别?

2025-03-16

香港茶餐厅|这些港式面包名不副实?鸡尾包由剩食“二次创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厅|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饮食文化

2021-04-21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2024-11-22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024-10-19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2024-10-03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025-01-14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024-12-25
2:59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上)

2024-12-18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2024-11-22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024-10-19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2024-10-03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025-01-14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024-12-25
东盟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世界多极化 东盟有望成中立战略极

2025-03-28
中国科研
张维为

张维为:西方分析中国科学飞速进步的3大关键

2025-03-27
美国纽约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中国经济增长比不上美国?西方权威媒体都在夸大美国表现!

2025-03-25
“老太太上电车”下一句是什么?

  “老太太上电车”这一句是老北京的歇后语,流行民国时期的北京,现在已很少人这样说,你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

  在民国时期(大约上世纪20至40年代),北京流行一款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是当时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电车没有自动门,上下车全靠售票员“铜哨子”来指挥:哨子响一声,表示乘客上了车,司仪可以开车,而哨声两响,则是提醒乘客注意下车或紧急停车。

  因为司机靠听哨子声开车或停车,乘客如果动作慢一点的...

9种潮型

    浙江钱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誉,古人所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形态多变,共9种花款,大家都见过吗?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