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2-20
2024年是香港纪录片的丰收之年,共有6部纪录长片上映,而且题材多元,展现出不同时空、面向和阶层的香港。其中《香港四径大步走》、《十方之地》和《冬未来》更获选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十大推荐电影,并列历届最多。本期将介绍几部优秀的香港纪录片,跟随镜头以不同的角度看香港,紧贴社会的脉搏。
《香港四径大步走》:资深跑友周润发推荐的超热血作品
《香港四径大步走》于2023年获得香港亚洲电影节观众票选最佳电影,截至2025年2月20日票房已突破800万,成为少数叫好又叫座的港产纪录片。该纪录片以2021年疫情期间举行的“香港四径超级挑战”赛事为主题,热血记录下十多名参加者3日3夜的比赛过程和心路历程,彻底打破不少人对纪录片高深、沉闷的刻板印象。

这部纪录片带领观众,透过镜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加者一起跨越全长298公里,攀升约14,500米的香港四大远足径:麦理浩径、卫奕信径、港岛径和凤凰径。四大远足径以多样的自然景观闻名,纪录片成功以不同的角度展示出四大径的壮丽景色。
“香港四径超级挑战”没有奖金与奖项,更没有名次,他们为的是挑战自我,进行一场意志的修练,这份热血看得观众血脉沸腾。只有能在60小时内完成全程的参加者会获“完成者”名衔,72小时内完成的则为“生还者”,而每年只有少数的参加者能够成为“完成者”。
不论挑战成败,很多参加者来年仍会如约而至。他们明白一次失败不是终结,只有保持初心,努力调整,才会有下一次的成功,他们这份坚毅,不放弃的心态,予观众深深的感动。
《十方之地》:用镜头看红磡街头生态 真实呈现基层日常
红磡——一个四通八达、新旧交替的社区。区内除了有贯穿东西南北的铁路站、大型私人屋苑、等待拆卸重建的大厦,更有充满传统气息,香火鼎盛的观音庙、殡仪馆和长生店等老店。在红磡繁华一面的背后,区内有一群拾荒者每天营营役役地工作。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的他们,生活质素却有着云泥之别。

《十方之地》驻足观察,记录下红磡在港铁沙中线尚未落成之际的独特面貌。红磡区重建项目众多,无情的收购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及拾荒者的生计。《十方之地》透过赤裸的镜头揭示贫富差距问题,注视香港的深层次矛盾,充满批判意味。
延伸阅读:金像奖2022|浊水漂流 Vs 智齿:底层边缘人物的悲歌
《冬未来》:从传统习俗太平清醮体验人文关怀
十年一会的西贡蚝涌联乡太平清醮,是酬神祈福的传统习俗,更是移居海外的村民回港团聚的时机。导演曾翠珊在2014年以《河上变村》记录了上一届清醮与自己祖家蚝涌的变迁。事隔十年,曾翠珊将2020年年底西贡蚝涌联乡太平清醮的筹备工作拍成纪录片《冬未来》。

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这届太平清醮面临极大挑战,严密的防疫措施,使近半居于海外的蚝涌原居民无法回来参与这个十年一会的盛事;加上人手与经费问题,为举办太平清醮增加不少难度。幸好在一众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这届盛事如期顺利举行。
最后数十名村民更通过视像会议与不能回乡的海外亲友共庆醮会,以另类形式上映大团圆结局。然而,面对老村民陆续离世的现实问题,清醮究竟能否继续办下去?电影带出传统习俗的传承问题和民众对未来的怀疑,让人反思。
《无拘飞祥》:平权先锋罗伟祥的生命赞歌
《无拘飞祥》曾在第21届香港亚洲电影节(HKAFF)上映,虽然暂时只有特别放映场次,但却非常值得推荐。《无拘飞祥》是一部关于香港残疾平权先锋罗伟祥(祥仔)的纪录长片,透过纪实影像与动画交集,呈现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患有先天性大脑麻痺症,需以轮椅代步,四肢难以动弹的祥仔未有受制于身体障碍,努力打拼出自己的事业。
身残志坚的祥仔不愿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纵使手未能灵活使用,但他将笔绑在手上,用唇顶着写字,成功通过公开考试。他苦学语言及电脑,曾做过不同工作,其后成为香港首位坐轮椅的保险从业员;他更积极参与政策倡议工作,为伤残人士谋福祉,致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素。
可惜的是祥仔于2022年去世,终年58岁。他一生为残疾人士平权而奋斗,是一位“生命斗士”,活出励志人生。

延伸阅读:冻住四肢冻不住心 渐冻人做主播宣扬广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