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紀念塔 大埔海濱公園,有一座高32.4米的香港回歸紀念塔,回歸塔牌匾由前新華社分社社長周南題詞。 紀念塔以木材為建築材料,分上下兩層,設計為螺旋形建築。遊人登上紀念塔,可將吐露港迷人景致盡收眼底,更可以遠眺八仙嶺及馬鞍山的景色。而這座建築物建於大埔海濱公園裏,當中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 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地,正是當年英國接管新界時英軍登陸之處。 1898年,英國強迫滿清政府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島嶼「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在1899年4月16日,港英政府在大埔舉行接管新界的儀式,而當時這批英軍登岸的地方正是現時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之處。 ...
兩文三語 不知大家有否覺得,新一代香港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比上一代高出不少呢?這要歸功於回歸後的「兩文三語」政策。 回歸前,香港教育系統使用的語言是中文及英文,但香港社會對中文的運用有一個特別情況:書寫是用書面語,口語就是用粵語。以往普通話並非中小學課程中必須學習的科目,因此回歸前大部分學生都不諳普通話。 回歸後,特區政府推出教育改革,其中一個政策就是推動「兩文三語」。「兩文三語」的意思就是中文、英文書寫...
每日一詞 市擔:STAMP 廣東台山有一個詞語「市擔」,大家知道是甚麼意思嗎? 這個詞語原來是由英語直接演變而成,並沿用英語的發音。 「市擔」意為郵票,來自英文「STAMP」。其餘例子還有:看球賽時說「骨波」,即好球,來自英文「GOOD BALL」。 另有部分詞語半中半英,例如:「老民」,意為老人,由「老」和「MAN」結合而成;「好反」即好玩,「好」和「FUN」融合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