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布唔帶尺」下一句是甚麼? 賣布商販開鋪做生意,當客人前來買布時,都會用硬尺、軟尺來量度,按匹數定價而售。 但如果賣布商販根本沒有量度工具,如何做生意呢? 我們在市場買東西時都怕被人「呃秤」(指商人做生意的時候不老實,以欺騙的手段交易),如果布販根本沒有備尺,只憑口說多少匹而定價格,就有存心欺騙客人的嫌疑了。 沒有備尺而「不量」度布匹,諧音就是「不良」了。因此,「賣布唔帶尺」的後半句就是「存心不良」了。 延伸閱讀:「半夜食黃瓜」是甚麼味道?
「茅坑裏扔石頭」會有甚麼後果? 廣東話歇後語,不但很幽默,而且常常能形象化地展示場景,令人一聽就會心微笑。 「茅坑裏扔石頭」就很形象地展示了場景,只要稍加想像,就能會意到當中的意思。 把石頭用力投入一桶水中時,石頭就會激起水花,還會濺出來沾濕身。如果那不是一桶水而是茅坑的話,激出來的就不是水了,而是「激起公糞」。 套用在生活中,就有「茅坑裏扔石頭——激起公憤」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周瑜打黃蓋:一...
「啞子」有多少歇後語? 啞子,就是啞巴,即不能說話的人。不能說話的話,所有感覺都不能說出來,只有自己承受,當中的酸甜苦辣的確不好受。 不知是否因為這樣,有關「啞子」的歇後語有不少。 首先,大家最熟悉的,當然是「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意思就是吃了超苦的黃蓮,想大喊出來卻做不到,當中的苦味只有自己才知道。 「啞子彈琴」的歇後語又是甚麼呢?啞子彈琴,彈得好與不好他自己聽不到,比喻人光會批評別人、卻看不到自己錯處的人。 「...
「北角過啲」是甚麼地方? 住在北角的話,應該會聽過老一輩或街坊說過這句話:「北角過啲」,聽得懂的人準能會心微笑。 為甚麼?要讀懂句話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北角的地形:若以北角站為北角的中心點,過一點會是哪一處? 北角下一個站就是鰂魚涌站了。 昔日在鰂魚涌英皇道921-927號(今麗池大廈所在地),即曾經的七姊妹泳灘,有一處極為繁華的地方,即是當時富豪雲集的「麗池夜總會」。 那年代,大家都慣說麗池夜總會為「...
「陳年中草藥」是怎麼模樣的? 廣東人經常用中藥或草藥來調理身體,也從中衍生出不同的生活用語。 例如廣東人常說「山草藥」,下一句大家便知道是「噏得就噏」,意思指有人大嘴巴,不經思考故亂說話,很容易惹禍。 那麼,「陳年中草藥」大家又想到甚麼呢? 草藥經高溫煎煮就會熬爛,成為草藥渣。如果放置日久,陳年的中草藥渣更會更發霉發爛,因此衍生出「陳年中草藥——發爛渣」的說法。 發爛渣是甚麼意思?...
「一個酸梅兩個核」會變成怎樣? 一個酸梅只有一個核,如果有兩個核,這個酸梅會是怎樣的? 酸梅是大眾都會吃到的食物。一個酸梅原本只有一顆大大的核,若果遇到兩個核,就表示這顆酸梅已經變得不一樣,比喻事物已變了質,與以往的變得不一樣了。 所以,「一個酸梅兩個核」的歇後語就是「今時唔同往日」了。 老一輩的娛樂記者與明星的交往,就是「今時唔同往日」的寫照。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電...
「太陽底下喝老酒」與小動物有關? 由於受到太平洋附近的強颱風影響,香港開始進入酷熱天氣。如果想降溫,相信大家都會喝一杯冰涼的飲品;但如果愛酒人士,想在太陽底下喝老酒,又會是甚麼感覺?這句話背後,竟然也與一種小動物有關係? 天時暑熱,大家一定都會避開戶外活動;如果要在室外長時間逗留,難免會被太陽曬得發熱。 如果在此刻,有人再遞上一杯老酒,讓你品嘗一下,這肯定就有如歇後語「太陽底下喝老酒」一樣。 「太陽底下喝老酒」的感覺是怎樣的?身體外面已經曬得火熱;再喝上一杯老酒,就連身體內都非常滾燙,所以這句話就是要表達——...
歇後語「平洲奶媽」原來為搵食? 要知道這個歇後語的後半句是甚麼,先要知道哪裏是平洲。 平洲位於佛山市南海區東部,毗鄰港澳,地處廣州、佛山交匯地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有直航香港客貨港口,以今天的角度來說是一個發展潛力雄厚的地方。 可數十年前的平洲,是一個比較窮困的地方,當地婦女沒工作做,多到鄰近的廣州的有錢人家當保姆(奶媽)賺錢養家。 不過,當年平洲的婦女到廣...
歇後語「潮州二胡」後半句是甚麼? 廣東話歇後語的最大特色就是幽默有趣,令到抽象的概念得以「落地」。 而這句「潮州二胡」,一聽之下未必知道當中的意義,但原來背後的含義讓人忍俊。 二胡是潮州最常見的傳統樂器之一,其聲音低沉哀怨,夾雜「依呀依呀」的音韻,風格獨特。 不少人認為二胡拉出來的音韻,好像順德話的「自己顧自己」(順德音:gi²² gi⁵⁵ gu³³ gi²² gi⁵⁵)。於是,就有一句歇後語:「潮州二胡——自己顧自己」了。 延伸閱讀:「欺山莫欺水」下一句鮮為人知...
歇後語「十月蔗頭」後半句是甚麼? 農曆十月,時逢金秋,是農家收穫的黃金時間,一些有關農業的歇後語都與這個時候有關,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容易就記住了,例如,「十月芥菜——起心」、「十月茭笋——黑心」等。 不過,這些都不是太正面的歇後語或形容詞,而「十月蔗頭」則是例外,你知道是甚麼嗎? 想一下甘蔗到了十月會是怎樣的狀態?甘蔗到了十月份,是生長得最好的時候,這個時候的甘蔗都非常甜美。因此,廣東人都喜歡以甘蔗來祝福喜事,例如新人結婚、新居入伙等,因為它的歇後語就是「十月蔗頭——甜到漏」了。 延伸閱...
半夜食黃瓜 半夜食黃瓜是甚麼滋味? 黄瓜,即廣東人常吃的青瓜,是一種味道清淡的菜蔬,很有去水腫瘦身的效果,是減肥人士的最愛。 黃瓜外形長長圓圓的,頭和尾的樣子幾乎一樣,瓜頭和瓜尾的觸感都很相似。 因為相似,於是慢慢便生成了一句歇後語:謎面是「半夜食黃瓜」,你能猜到謎底嗎? 沒錯,既然半夜摸吃黃瓜,當然看不清也分不到黃瓜的頭和尾了,因此歇後語就是「唔知頭唔知尾」了。 到今天,「唔知頭唔知尾」多用以比喻搞不清楚事情的...
「欺山莫欺水」下一句鮮為人知? 每逢有關行山客在水塘或者石澗遭遇意外的新聞,總能聽到一句「欺山莫欺水」的說話,到底為何水會比山更危險呢? 所謂的「欺山莫欺水」表面意思看就是欺負山也不要欺負水。 但為甚麼要這樣說呢? 其實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山在明處,看得見摸得着,我們只要多加小心,謹慎行事,這些潛在的危險都能比較容易避開。 水則不一樣,很多水域深不見底,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再強大堅硬的東西在水面前甚麼都不是,一旦出現事故,連躲藏...
「阿崩」的歇後語有幾多? 猜一猜:如果有人有生理缺陷,例如天生崩口、崩牙,他吹起簫來,會有甚麼效果?答案就是口會漏風,一定未如理想了。 於是,就有「阿崩吹簫,嘥聲壞氣」的歇後語,形容人白費功夫,最終沒有結果。 不過,也有人說歇後語是「阿崩吹簫,離晒大譜」,因為天生崩口的阿崩,吹起簫來跟不上曲譜的節奏,會偏「離」曲譜,就變成「離譜」了。 「阿崩叫狗」又為何會「愈叫愈走」?這是因為阿崩是崩口或者崩牙,發音不準而造成的。阿崩其實是...
歇後語「老王賣瓜」 下一句是甚麼? 「老王賣瓜」,或稱作「王婆賣瓜」,歇後語是「自賣自誇」,即是自己誇獎自己所賣的東西。 這句說話來自一個宋朝時期的民間傳說。老王,姓王名坡,又被人稱為王婆(本是男兒,因說話多而被稱為王婆)。他本是西夏人,宋朝時期因邊境戰亂頻繁,因此到了宋朝都城汴京,繼續其老本行:賣瓜。 他種植及出售的不是中原人所熟悉的瓜,而是來自家鄉一帶的哈密瓜(當時稱為胡瓜)。 然而,住在中原的人並未見過哈...
猜歇後語:徐庶進曹營 徐庶是三國時期劉備的謀臣,與諸葛亮是好朋友。看中徐庶能力的曹操,希望將其收入麾下,便使出一奸計,迫使徐庶投向自己。歇後語「徐庶進曹營」是甚麼呢? 曹操的奸計,就是把徐庶母親捉到曹營,並派人模仿徐母的筆迹,寫了一封信給他。徐庶是個孝子,見母親被曹操捉去,於是便向劉備請辭,北上投奔曹操。徐母知道曹操欺騙了兒子來到曹營,一怒之下,自縊而死。 徐庶見母親自殺,更加憎恨曹操,所以當他到曹營之後就下定決心,不為曹出謀獻策,因此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
猜歇後語:秀才手巾 粵語片中秀才的形象多不討好,例如窮秀才和孤寒秀才等,因為秀才只是成功通過縣試,其身份和地位其實較舉人和進士為低。 秀才處於古代科舉體系中的最底層,考上了都未必能做官。不少的更因為考不上舉人,而回鄉下教書。窮秀才和孤寒秀才這些別稱,也反映了秀才的經濟條件一般。 俗語「秀才手巾」也是以秀才的弱勢形象來開玩笑,手巾是汗巾,古時文人雅士隨身帶備。如果秀才用汗巾來包起書本的話, 後果真是「不堪設想」!「書」與「輸」...
海軍鬥水兵 「海軍鬥水手」這句廣東話俗語與本港足球發展有關。 在50年代﹐本港有一支由英國駐港海軍艦隻人員組成的足球隊,名叫「海軍」。這支海軍隊曾是甲組足球員,成績每每差強人意,曾多屆在甲組成績包尾,最後更被踢出甲組之列。無獨有偶,同期本港的體育新聞亦以「水」或「水兵」(海軍又可叫作水兵)形容表現差勁的足球隊,標題有:「水﹐水﹐水!銅鑼灣足球賽,海軍又慘敗...
猜歇後語:關公喝酒 關公,即關羽,是歷史上一位忠義、仁勇、豪邁的將領。《三國演義》 中,便有不少情節描寫關公與部下暢飲美酒的軼事。歷史上,流傳一句關公喝酒的歇後語,你知道是甚麼嗎? 一般人喝下大量的酒,臉和頸都會變得通紅,這是因為乙醛積聚在身體內,在臉上所呈現出來的化學反應。 眾所周知,關公的臉色本來就偏紅,即便喝了很多酒,也看不出他的臉色有什麼變化。因此後人便流傳一句歇後語:「關公喝酒——不怕臉紅」;也有人說這句歇後語是:「關公喝酒——面不改色」。
七個銅錢分兩份 「七個銅錢分兩份」這句說話的歇後語,就是把真正想表達的意思藏起來,先不直接明說,改以幽默的方式來呈現話語的真正意思,在中國修辭學上稱為「藏詞」。 七個銅錢要平兩份,該如何分?銅錢又不能分開一半,要平均分成兩分真是難為了。 前人便把這句話作為歇後語,意思就是分得不均勻,變成了「不三不四」、「唔三唔四」了。 整句加起來就是:七個銅錢分兩份——不三不四。 歇後語字面上看或者令人不明所以,但當背後的意思說出來之後,往往令人會心微笑。 延伸...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出自元末高明的《琵琶記》。意指古人經過多年苦讀,只要一旦高中狀元,便能名成利就,無人不識。放諸現代社會,指的是經過多年的努力而取得成功,也可一舉成名。 中國的科舉制度始於隋朝,確立於唐代,宋至清朝一直沿用,目的是選賢任能,為朝廷效力。 要高中狀元並非易事,要經過童生、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個階段。 因此一般讀書人要經過多年努力,不斷嘗試,才有機會躋身殿試。殿試一般由皇帝欽命大臣主持,考中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合格者皆...
「一夜急白髮」原來是好事? 「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髮」除了是歇後語,比喻情勢兇惡外,亦被引入籤文,解為困難重重,但終究有驚無險,絕地逢生。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其家族原在楚國薄有名聲,但後來遭奸臣陷害,父兄被殺,楚王更大規模通緝他。他一路逃到楚國邊境昭關,一心過了昭關便可直通到吳國,無奈戒備森嚴,只好躲進山林,恰好遇上東皋公,東皋公同情並收留了他,答應助他逃出昭關。 然而,過了七天東皋公對逃走一事隻字不提,伍子胥...
每日一詞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二十四氣節中的重要日子,習俗之一是家家戶戶都在這天趕回家「做冬」,北方人更有吃餃子的習慣,於是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原來背後有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一個醫術高明的人,某年在辭官返鄉時,正逢嚴寒的冬季,見到許多百姓沒有足夠的衣服及食物,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凍壞了。 於是,張仲景叫徒弟們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剁碎放在鍋子裏煮,然後將這些餡料用麵皮包着,分給受寒冷天氣侵襲的百姓,治癒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