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衫」是古代用語? 穿衣服,廣東話又可說成「着衫」。當中代表穿上的「着」字,原來是沿用古時用法。 漢代《樂府詩集·木蘭詩》中說:「脫我戰時袍,着我舊時裳。」這首著名的木蘭詩中,描述木蘭脫去戰時軍袍、穿上舊日衣服的場景,當中的「着」,就是「着衫」的意思了。 元代馬彥良的《一枝花·春雨》也有這個字:「穿一領布衣,着一對布履。」此處的「着」就是「穿着」或「穿上」。 不過如今普通話口語中,較少用...
「廿」為甚麼這樣寫? 我們寫「二十」,為甚麼又可以寫成「廿」? 中文大學的網上「漢語多功能字庫」就有精簡的解釋。 甲骨文由兩個「十」字合併成「廿」,本義就是「二十」。《說文》:「廿,二十并也。古文省。」也就是說,甲骨文「廿」為兩個「十」相連,又或可以寫成「卄」。甲骨文「廿」用作數詞,指二十,《甲骨文合集》曾經出現過:「廿牛」、「入廿」,指貢納了二十(塊龜甲...
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歡他 中文有趣的地方,在於相同的字會因不同的詞性或讀音,變化出不同的意思,有時還會令人捧腹大笑。 「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歡他」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 「明明明明明白白喜歡他」中,涉及的字都很簡單,但整句連在一起卻讓人摸不着頭腦。 貼士:「明」與「白」,除了是動詞外,還可用作名詞當中。 若「明明」與「白白」都是名詞,指的是兩個人的話,意思就明顯得多了。 全句的意思其實就是:「明明(人名)明明(明顯)明白(知道)白白(人名)喜歡他」。 猜...
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 我們說話時,有時會遇到相同的字連在一起,聽起來有趣,但看起來就不太容易明白。 網上就曾有這樣的一句話讓網友瘋狂討論:「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 加上前一句,或許較容易理解全句的意思:「還好我走快了兩步,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 前兩個「上上」是動詞,「趕上」的意思,第三個「上」字是「去」的意思,最後那個是名詞,指的就是「上海」。 呼之欲出,全句意思就是:「幸好我快走兩步,要不然就趕不上去上海的車了。」 延伸閱讀:小龍女:我想要過過...
小龍女:我想要過過過兒過過的日子 愛看金庸小說的話,想必看過《神雕俠侶》,當中小龍女和過兒(楊過)的愛情故事真是可歌可泣。「我想過過過兒過過的日子」,就是小說延伸出的一句網絡潮語。 這句話表達甚麼意思? 答案:第一、二個「過」字是動詞,第三個是名詞,第四、五個都是動詞。 全句意思是:小龍女想要過過(體驗)過兒(楊過)過過(經歷過)的生活。 同一個「過」字,卻有這樣多不同的用法和意義,難怪網友紛紛表示:這句話體現「中文博大精深」「(令)老外學漢語大崩潰」。 延伸閱讀:...
古代「摸金校尉」是甚麼職位? 「摸金校尉」其實就是盜墓者,是中國古代對盜墓者的別稱。 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漢代陳琳所作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中就出現過。 檄文中指出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公然盜墓取財,以貼補軍餉。 被袁紹告了一狀的曹操,並沒有堅定否認自己派人掘墓充實餉軍一事,後來「摸金校尉」也逐步成為了盜墓者的代稱。 ...
每日一詞 冬至 是冬天開始還是結束? 冬至,很多人以為是冬天到來,實際卻是「冬天到此為止」的意思。 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人重要的節日之一,一家大小會提早下班回家吃豐盛的晚飯,團團圓圓,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為甚麼呢?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中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日照最短、黑夜最長。過了這天,日照時間開始逐漸增長,古人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