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識|古代四大名琴分別是?

編輯︰流螢

  古代有「四藝」,分別是琴、棋、書、畫,當中的「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擁有3,000多年歷史,稱為古琴或七弦琴。中國古代名琴眾多,大家知道最著名的「四大名琴」,到底是哪四把嗎?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分別是「號鐘」、「繞梁」、「綠綺」、「焦尾」。

  「號鐘」是周代的名琴,此琴琴音宏亮,猶如激蕩的鐘聲和號角聲,所奏出的旋律帶有悲涼之意,能讓人感動流淚。

  相傳,古代著名演奏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鐘」琴,後來由齊國君主齊恆公收藏。

2003年,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圖為北京故宮首個古琴文化展上,展出的傳世名琴「大聖遺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閲讀:穿越3000年 「活」在當下的古琴

  所謂「餘音繚繞,三日不絕」,當中提到的「繞梁」,其實就是指四大名琴之一的「繞梁」。

  「繞梁」製作年份不詳,相傳是一位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這把古琴以「繞梁」為名,可見其音色特點,餘音不斷,繚繞回蕩,令人沉醉。

古琴琴譜《神奇秘譜》由明代藩王朱權所輯,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刊印減字譜古琴曲集。(網上圖片)

  「綠綺」是西漢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所演奏的古琴,由梁王所贈。

  相傳,「綠綺」通體為黑色,隱隱泛着幽綠色,猶如綠色藤蔓纏繞在古木之上而得名。

  其琴身刻有「桐梓合精」的銘文,意思即是桐木及梓木結合的精華,製作技藝尤為精湛,搭配絕妙的琴音,「綠綺」一時聲名大噪,更成為古琴的代名詞。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遼寧省博物館舉行「清音悠遠——古琴文化展」,展出國寶級文物《唐伏羲式九霄環佩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焦尾」的製作者為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以一段在烈火中尚未燒完的梧桐木所製。

  由梧桐木製成的「焦尾」音色悅耳不凡,因琴尾還留有燒焦的痕跡而得名。「焦尾」後來為齊明帝所有,明代時由王逢年所藏。

  延伸閲讀:中國文化通識|古代五音是哪五個?

中國文化通識|七巧板 竹蜻蜓 古代兒童玩具知多少?

中國文化通識|甚麼是六書?

趣談中國文化|成語「五花八門」 「五花」和「八門」指哪些行業?

中國文化通識|四大名樓是哪四座?

相關標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踏入農曆八月,又是華人最具節日氣氛的中秋節。提起這個節日,我們除了會想起食月餅、玩燈籠外,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老一輩之間流行一些中秋傳統節日的習俗或禁忌?其中一項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想必大家都會有個疑問,就是為何一個講究團圓的節日,偏偏男性和女性各自都有不能參與的活動?先說「男不拜月」,原來在古代民間,月亮多數用來形容女子,屬於陰柔的代表,是故象徵陽剛以及正氣的男子自然就不適合祭拜月亮了。

  與之相應的「女不祭灶」亦是同樣道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戶都會祭拜灶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