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4/04/2023
2021年,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未來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進方向,描繪出發展藍圖。
當中,對中國經濟如何規劃?對各領域發展有何策略?「十四五」系列主題文章經濟篇,以數據配合實例,為大家進行簡明易懂的解讀。
本文為經濟篇的第八篇文章,主要為大家解說中國如何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十四五經濟篇|海上5G巨型養魚場「耕海1號」自動餵養20萬條魚
說起海洋經濟,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養魚。不過,如今的養魚場早已不是小魚排,而是大規模的智能化平台,還可以去旅遊打卡。
在山東煙台近海,就有這樣一座可以遊玩的海上巨型5G養魚場——「耕海1號」海洋牧場綜合體平台。
「耕海1號」不僅以科技創新提升漁業養殖的效率,還有休閒旅遊功能,遊客可以登上「耕海1號」參觀、釣魚、用餐。今年五一假期前,「耕海1號」二期項目,也就是一圈「頸鏈」的部分,將正式投入運營,到時每年可接待遊客15萬人次以上。
其實,像「耕海1號」這樣的海洋牧場綜合平台,現時在中國沿海還有不少。中國的海洋產業體系正在逐步完善,海洋經濟綜合實力不斷提升。
中國海域遼闊,島嶼眾多,擁有良好的天然海域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發展海洋經濟的潛力巨大。
據國家自然資源部數據,從2012到2021年,海洋經濟總值從5萬億元人民幣(約等於5.7萬億港元)增長到9萬億元人民幣(約等於10.2萬億港元),佔GDP的比重保持在9%左右。海洋產業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特別是新興海洋產業的增速超過10%。
十四五經濟篇|發展三大海洋經濟圈
未來如何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的發展空間?
具體來說,「十四五」規劃提出了三個層面的內容,包括要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打造可持續海洋生態環境,以及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
當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如何建設?
「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一批高質量的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和特色化海洋產業集群,全面提高北部、東部、南部三大海洋經濟圈發展水平。
所謂三大海洋經濟圈,是國家早在「十二五」時期就作出的劃分,令各沿海地區可以根據水溫、氣候等方面的不同,來因地制宜發展海洋經濟,並形成層次清晰、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的海洋經濟空間開發格局。
十四五經濟篇|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 可持續利用漁業資源
除了提及三大經濟圈的整體格局,「十四五」規劃亦圍繞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提出以下要求:
其中,「建設海洋牧場」已經有許多成功的例子,例如上文提到的「耕海1號」。智能網箱和多功能海上平台,都是海洋牧場的形式。
為甚麼要建設海洋牧場?近年來,中國的近海生態環境退化,水產經濟物種低齡化、小型化,海底荒漠化趨勢明顯。
海洋牧場,就可以通過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生態養殖等措施,增殖養護漁業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還可以促進海洋旅遊等關聯產業的發展,並帶動漁民增收。
截至今年3月,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已達169個,覆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十四五經濟篇|各地推出發展海洋經濟措施
「十四五」時期,中國海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多個沿海省份也把發展海洋經濟寫入自己的「十四五」規劃綱要。
沿海各省的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有不少都明確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現代海洋産業體系。
當中的政策著力點包括,大力培養海洋新興産業,加速對傳統産業升級改造,加快現代數字技術與海洋産業深度融合,以及促進海洋産業集群發展。
海洋事關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從「重陸輕海」到建設「海洋強國」,背陸面海的中國正在擁抱藍海,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