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的一炷香到底多久?

編輯︰華思齊

  武俠小說描寫高手過招,常以「一炷香」時間為限。其實「一炷香」即是多久? 

  答案視乎與香的長短、大小、香料乾濕,亦與環境及天氣有關,例如潮濕與否、風力狀況,都會有所影響。一般而言,燃燒一炷香約需半個時辰,即約1小時。 

  除了燒香,古代還有另外兩種計時工具:日晷和漏壼,也是古代常見計時工具。日晷是一個刻有12時辰和96個刻度的圓盤,當太陽照射到圓盤上,人們就可透過指針的陰影位置來確定時間。 

  至於漏壼,則由漏水壼和盛水箱兩部分組成,盛水箱內插着一支刻有時辰刻度的竹箭。隨漏壼的水均勻向下滴漏,盛水箱的水位升高,透過箭桿顯示的刻度,就可知道時間。

  你看,古人沒有手機手錶,不過對他們來講,看時間也不是一件難事。

趣讀中國文化|信口雌黃的「雌黃」是塗改液?

趣讀中國文化|不倒翁有段可憐身世?

趣談中國文化|饅頭起源如此恐怖?

趣談中國文化|太空船為何叫「神舟」?

相關標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踏入農曆八月,又是華人最具節日氣氛的中秋節。提起這個節日,我們除了會想起食月餅、玩燈籠外,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老一輩之間流行一些中秋傳統節日的習俗或禁忌?其中一項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想必大家都會有個疑問,就是為何一個講究團圓的節日,偏偏男性和女性各自都有不能參與的活動?先說「男不拜月」,原來在古代民間,月亮多數用來形容女子,屬於陰柔的代表,是故象徵陽剛以及正氣的男子自然就不適合祭拜月亮了。

  與之相應的「女不祭灶」亦是同樣道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戶都會祭拜灶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