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譜」擺出甚麼譜?

  不少人在社會地位有所提升後,面對同輩時有可以會擺起架子來,所謂「一朝得志,語無倫次」;而一些老闆及上司,也喜歡在下屬面前拜架子,以展示自己威風。在北方話當中,擺架子有另一個說法,叫作「擺譜」。

  據說「擺譜」這說法是在清代中葉時期興起,當時漢人獲准到滿族人的發源地東北地區墾荒種田。

  而到東北當地移民的漢人會帶上自家的家譜,在閒時這些漢人便各自拿出家譜比一比,看看誰的家譜更大,以示自己是望族之後。或許是擺譜過程中部分人可能產生了自豪感,得戚高調又驕傲自大。

  擺譜除了有擺架子的意思,在北京話當中也可以表示故意裝出一副體面或安逸的氣派來炫耀。

  延伸閱讀:人靠衣裝 佛靠金裝

「賓虛」和「趁墟」

  在新冠疫情出現之前,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經常舉行國際級大型活動,場面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常。老一輩的香港人,通常會以「賓虛咁嘅場面」來形容。

  「賓虛」,在廣東話中有人山人海、場面宏大的意思。

  這個說法有說是源自於1959年出品的美國電影"Ben-Hur",這電影中文譯名叫作《賓虛》,「賓虛」這個詞,其實是戲中主角的名字。

  這套電影在上世界50年代上映,由於當時沒有後期特技,所以在場面上絕對稱得上是特大製作。當時製片公司動用超過萬名...

「藏蒙哥兒」這遊戲你一定玩過

  無論時代如何進步,小朋友們的遊戲都依然好簡單,只要大家到公園看一看,都會看到小朋友們相互追逐着捉迷藏。

  在北京話當中,捉迷藏有一個特別的說法,叫作「藏蒙哥兒」,也叫作「藏貓兒」、「藏矇格兒」、「藏覓歌兒」。

  「藏蒙哥兒」中的「蒙哥」跟歷史中的蒙古大汗蒙哥沒有關係,而「蒙」字,其中一個說法指是從「盲」字演變過來。

  明代徐昌祚所著的《燕山叢錄》末附〈長安里語〉記錄了一些當時的北京詞彙,當中有載:「...

「打水漂兒」與「倒錢落海」

  大家可記得從前電視有一個政府的宣傳廣告,勸市民不要沉迷賭博,說這個行為猶如「倒錢落海」?在廣東話的語境中,「倒錢落海」就有着浪費的意思,而在普通話當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就是「打水漂兒」。

  「打水漂兒」的意思,就是白白投入而沒有收穫。

  「打水漂兒」是一種將石頭擲到水中的遊戲,人們以用扁平小石子或瓦片在水面上掠過,以激起水花,這就是「打水漂兒」。

  「打水漂兒」過程中,小石子或瓦片會在水面上掠過;但遊戲過後,石片便會沉入水中。人們藉此用來比喻虛擲、浪費,經常用來形容賭博或高風險投資...

「拜把子」結義你聽過未?

  今時今日,有些人會跟關係好的朋友以「兄弟姐妹」相稱,也有一些女生追求不到意中人,會稱呼「契哥」藉故親近。而在北方話當中,就有跟好友「拜把子」,建立一種猶如親人的關係。

  拜把子,就是結拜的俗稱,通常指異姓之間的結拜。至於把子的意思原為舵柄,開船時舵手要握把子,所以人們以「舵把子」來比喻老大。

  在以往一些文學作品當中,也會見到拜把子一詞的出現。例如《三俠五義》第三四回中就有:「這麼樣罷,咱們兩個結盟,拜把子罷!」而《文明小史》第七回:「當下二人話到投機,傅知府便...

網絡白目

  在廣東俗語當中,我們會以「反白眼」來形容及表現失望、無奈等,原來在閩南語當中(主要是台灣閩南語),也有俗語與白眼有關,那是甚麼呢?       

  答案是:「白目」。閩南語當中的「白目」,與廣東俗語的「反白眼」在意思上有頗大分別。「白目」直接的解釋就是雙眼只有眼白,沒有瞳孔的眼睛,也就是有眼無珠的意思。因此,「白目」在閩南語中,會用來形容搞不清楚狀況、不識相、亂說話、自作聰明的人。而這種人,往往是最容易闖禍。 

  還有一個網絡用語是由「白目...

不能見光的貓膩

  在廣東俗語當中,不少會用上「貓」字,例如「出貓」、「食貓麵」、「食死貓」等,原來在北京也有俗語與貓有關的,這就是老北京話中的「貓膩」。

  「貓膩」是老北京話,形容偷偷摸摸、不見得光的黑箱操作,也可指是一件事情中的陰謀,就是不能讓人知道的事。

  對於「貓膩」一詞的由來,在北京城內有一個說法,說這個俗語是來自京城西南面的牛街。牛街是北京市內回民聚居之地,「貓膩」一開始寫作「嗎兒逆」或「碼兒妮」,而這兩個詞源自波斯語「Ma‘nee”」,...

傻眼

  近年很流行迷因圖這種網絡文化,可是那些圖有時會被一些網民說是會讓人看得「傻眼」。

  「傻眼」就是愣住的意思,多用於表達無法置信的震驚,單從字面就很容易了解到,就是看了就傻了。在廣東話當中可能我們較少會說這個詞,但在普通話當中這就是一個常用詞。

  作家馬南邨曾在其60年代的作品《燕山夜話·從三到萬》中用到「傻眼」一詞:「殊不知他根本還不曾入門,只學會一、二、三,對於所謂『六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