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連中三元」有多難?

  在中國文化中,「元」有第一的意思,如元首、一元復始等。成語「連中三元」可以用來形容在考試或比賽中三次連續得勝。那麼「三元」到底是指哪三項比試?真正要「連中三元」又有多難呢?

  「連中三元」的源於古代的科舉考試制度。中國科舉制度始於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止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共1,300多年。

  以明清的科舉制度來說,科舉考試由府、州、縣到省城,再到京城的順序進行。

  府、州、縣的基層考試叫童生試,應試合格取得秀才資格後,才可繼續參加在省城、京城舉行考試。

  接下來,若在省裏的鄉試、禮部的會試、皇帝的殿試接連取得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獲得「三元」者,則稱為「連中三元」。

  這是科舉考場的佳話,也是登第者的殊榮,有資料顯示,在中國科舉史上只有16人成功「連中三元」,非常罕見。

  後來,成語「連中三元」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變為連續取得三個第一的意思,或用作比喻接連獲勝。

中國文化通識|榫卯是甚麽?

中國文化通識|中國四大名橋是?

中國文化通識|更鐘是甚麽?

中國文化通識|數字也分陰陽?

「毛遂自薦」真有其人?

  我們形容自己推薦自己做某一件事情,會以「毛遂自薦」來形容。   其實,「毛遂」原來真有其人,他是戰國時期的人,口才了得,他真的「自薦」出使楚國,還促成了一件大事。

  戰國時期,趙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平原君游說楚王,希望楚國能合縱抗秦。平原君準備找20位文武兼備的門客出使楚國,找了19人,仍欠一人,一直找不到合適人選。

  這個時候,一位名叫毛遂的人自薦,平原君赫然發現這位已在門下3年的食客口才相當出色,於是帶同他一起見楚王。

  平原君與楚王談...

光棍

  「光棍」這用語,對香港人而言一點都不陌生,人人都知道就是「單身一族」的意思。原來這個詞彙早在元朝已有,最初泛指流氓、無賴,甚麼呢?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這諺語中的「光棍佬」,便是騙子的意思。古時民間一直稱無賴、流氓一類人物為「光棍」。在《元曲選·殺狗勸夫》楔子中有:「卻信着這兩個光棍,搬壞了俺一家兒也。」明清兩代,「光棍」成為官方對流氓的通稱,《大清律》中則有「光棍例」,用來處置流氓罪。

  「光棍」代指單身的用法,最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