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風」紛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兩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語出唐.杜牧名詩《清明》。事實上,清明時節不單「雨紛紛」,更有溫暖舒適的「清明風」。

  每個清明節或其前後日子,定必細雨紛飛,幾乎沒有例外。然而,除了綿綿細雨,還有溫軟的「清明風」。據《淮南子·天文訓》:「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古人將一年「八風」都起了名字,就是立春的「條風」(東北風),春分「明庶風」(東風),立夏的「清明風」(東南風),夏至「景風」(南風),立秋的「涼風」(西南風),秋分的「閶闔風」(西風),立冬的「不周風」(西北),以及冬至的「廣莫風」(北風)。

  其中,「清明風」(東南風) 就是「明庶風」(東風)以後吹來的温暖清新的風。

  清澈明淨的春天,萬物欣欣向榮,古人不遊山玩水,反而去掃墓紀念先人。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國人的孝道真是無可比擬,守孝三年、「父母在,不遠遊」這些概念不會在外國文學中找到。 

蜑家人與鹹水歌

  「大兄哥啦,哥在山外捕椅往山裏賣啦⋯⋯」這是住在水上的蜑家人唱的鹹水歌。蜑家話的發音,部分跟廣東話頗接近,「魚」會讀成「椅」,「死」會讀成「蟬」,「玩」讀成「反」等等。香港的英文名稱「Hong Kong」,有傳正正就是蜑家話發音的音譯。

  這些鹹水歌其實並非「唱」出來,而是「歎」出來的。他們歎出來的時候飽含慘情,原因是船上的居住環境惡劣,捕魚收入不穩定。蜑家女性的地位更為低微,很多是盲婚啞嫁,而成為水上人,因此透過歎鹹水歌來抒發情緒。因此,鹹水歌又叫嘆歌。

  水上蜑家人自宋朝以來已有記載,但多年來官府都不重視水上人,沒有為他們入冊...

旺角為何不叫Wongkok?

  旺角是九龍繁盛區域之一,每天車水馬龍,行人肩摩轂擊,配上「旺」這個字最貼切不過,但在近一百年前,旺角仍叫舊有的稱呼:「芒角」,而其英文名亦一直叫Mongkok,而非Wongkok。這一切一切都拜客家人及水上蜑民所賜。

  古時的旺角,一點也不旺,更有芒草叢生,像一隻牛角伸入海,故稱為芒角咀,附近的村落便稱為芒角村。根據《新安縣誌》所載,早期的香港,芒角村以客家人居住為主,約有200人聚居,村民以種菜(西洋菜、通菜)、種花、養雞、養豬為生。

  1860年,九龍半島被割讓給英國,芒角村村民於是將所種的蔬菜、花朵、家禽...

大媽

   「大媽」以往一般指的是伯父的妻子,或伯母或大娘,不過網絡社會一般則把「大媽」泛指為不守秩序,行為較為粗魯的人,轉變為帶有輕蔑語氣的貶義詞。

  這個名稱的出現與2013年黃金價格大跌有關。當年金價大跌超過兩成,而不少中國民眾都大規模買入黃金,甚至一買就是幾公斤,成為的黃金市場的一大購買力;更有甚者,當年華爾街投機者嘗試造空黃金價格,但最終沽出多少黃金,都被中國消費者迅速消化,結果令不少投資分析人士都大感震驚,後來這群人被戲稱為「中國大媽...

網紅 網美

  上網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必需品。由學習、開會以致預訂物品、點餐等。網絡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網紅」應運而生,「網美」也隨之出現。

  「網紅」即是網絡紅人,亦即KOL (Key Opinion Leader)。是指因網絡而出名的人物,他們可以是借某事件而爆紅,又或者是透過經營自己的社交網站或影音網站,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由於透過互聯網,能接觸世界各地的觀眾,瀏覽人數不少,知名度大增,成為「網絡紅人」。成為「網紅」,就好像名人一樣...

「十三點」與「十二點六十分」

  「十三點」這上海方言,詞義大抵是怪裏怪氣、傻頭傻腦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由於使用頻率極高,由「十三點」這方言衍生出不少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隱詞或暗喻,看得令人會心微笑。

  例如「B拆開」便是「十三點」的同義詞,只不過這詞語已化身成一道謎題,要人動動腦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開,就成一豎一彎的阿拉伯數字「13」。

  另一個表示「十三點」的隱詞是「十二點六十分」...

穀雨洗纖素 裁為白牡丹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穀雨,古時有一句話「穀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是甚麼意思呢?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的《白牡丹》,全詩如下:

  穀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

  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

  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

  家人淡妝罷,無言倚朱欄。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節氣下春雨特別多,是牡丹花開的時節。

  纖素,指潔白纖細的絲絹,比喻白牡丹的花瓣如絲絹般細小。

  詩人想...

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古人在清明節掃墓,是怎樣的情景?

  宋代高翥《清明日對酒》:「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將清明節掃墓的場景形象地展示出來。

  首兩句「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描繪了清明時節的典型場景。詩人站在遠處,看到南北山頭的墓地密布,人們紛紛前來祭掃,場面繁忙而莊重。一個「紛然」寫出了祭掃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