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巨大動能

編輯︰黃皓頤

  我想談談共同富裕的問題。在2020年之前,我們用一種攻關的方式解決了最後一批人口、數千萬人口的脫貧問題。

  其實共同富裕是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動能。那麼,共同富裕是一個甚麼樣的含義?為甚麼可以共同富裕?

盧麒元看中國助2.9億農民變中產 代表徹底解決城鄉差距

浙江溫州農民利用冬閒田種黑木耳
如何達到共同富裕?盧麒元指出,要幫助農民工變成中產階層,才能解決城鄉差距問題。圖為浙江溫州泰順縣來峰農業專業合作社聘請村民在田間採摘木耳,利用冬閒田種黑木耳,正是幫助鄉村走向共同富裕的方法之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共同富裕,裏面其實涉及比較深刻的政治體制或者是行政體制的改革了。簡單地說,從數字上說,我國需要在5年左右,讓2.9億農民工變成中產階層。如果2.9億的農民工變成中產階層,它就意味着中國徹底解決了城鄉差距問題。

  我們來算一下經濟學的賬,3億人口如果完成充分就業,每個人每月有5,000元人民幣收入,一年6萬,總共18萬億的收入。這才是中國最有效的需求、最優質的需求、最可靠的需求,也是中國經濟的保障。

  共同富裕難道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嗎?不,它是一個深刻的經濟學概念。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講了兩本書。第一本是《資本論》,第二本是對現代經濟學最有影響力的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我一直說凱恩斯是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者,只不過在英國的凱恩斯、已經封了爵的凱恩斯,不可能使用著名經濟學家、哲學家、革命家馬克思(Karl Marx)的語言,所以凱恩斯使用更加複雜的經濟學邏輯來解決共同富裕的問題。

  延伸閱讀:9348萬人|中國7年創造脫貧奇迹

盧麒元主張「以工代賑」 達勝政府直接向老百姓派錢

  充分就業就是共同富裕的經濟學語言,中國在2023年面對的問題是充分就業。

  北大清華的一些老師,還有一些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專家們,提出的想法是直接給老百姓派錢。我們為甚麼反對直接給老百姓派錢?我們主張「以工代賑」。

  直接給老百姓派錢,作為政府會有一次性的好處,就是獲得老百姓的擁戴,這對於那些搞選舉的國家有現實意義。但是,你一次性發完這個錢以後,難道每個季度或者每年接着發(錢)嗎?(這想法)沒有可持續性。

  所以我們提出啟動水循環。中國大城市90%以上的污水處理了,三線以下城市污水處理水平極低,廣袤的農村地區可能污水處理的情況堪憂,甚至很多的農村地區都已經使用了洗衣機,洗澡也會使用洗髮劑或者沐浴液,然而卻沒有污水處理系統或者排水系統。

安徽安慶瑤海區一個雨水調蓄池工程現場,工人正在進行旋流沉砂器安裝施工
盧麒元表示,中國要啟動水循環,處理好污水問題。因為水循環經過有序循環,才能除污,進而節水及解決環保問題。圖為安徽安慶瑤海區一個雨水調蓄池工程現場,工人正在進行旋流沉砂器安裝施工。這是當地推動水循環的措拖之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需要徹底解決全國的水循環問題,因為水循環,有序循環,才能除污,才能節水,才能解決環保問題。

  這是我們的歷史欠帳,這一欠,欠了20多年。20年前就該解決。我們可能做不到德國的水平──99%的污水處理,連雨水都要先做處理才能排到江河。

  我們必須用5年到10年時間達到及格線,我們不能再污染下去了。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為甚麼要討論這個問題?一旦我們開始進行全國的水循環建設,中央財政將向地方財政完成轉移支付,地方財政將在廣袤的鄉村地區展開水循環建設。

  如果是比較猛烈的安排,可能需要3,000萬至5,000萬的勞動力,可以基本解決由於疫情影響處在失業狀況的、廣大的、底層的、鄉村的勞動者(就業問題)。而且整個的建設將導致我們的鋼筋水泥等過剩產能,得到有效的吸收和消化。

  最主要的是,我們必須給一個非常好的充分就業的結構,使中國的經濟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動起來,特別是消費這駕馬車動起來。(二之一)

  (轉載自國仁全球大學堂@YouTube,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

  延伸閱讀:巧手編織創業夢 中國文化助脫貧

 

中國經濟-中國湖南長沙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跑輸國際?這些數據拆穿了荒謬

2025-04-12
共同富裕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2024-02-15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菩薩與女鬼之間

20小時前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2025-04-18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雒城遺址 細看東漢戰亂與繁榮

2025-04-13
5.16中俄聯合聲明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拆解中俄農業合作的喜與憂

2025-03-06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國際秩序總依靠力量和利益

2025-01-12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2024-09-19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2024-08-01
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機器人表演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地位舉足輕重

2024-07-03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2024-04-02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2023-06-13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2023-06-07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2023-06-01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2023-05-30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2023-05-27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2023-01-06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2022-09-17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2022-08-25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2022-08-16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2021-12-20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2021-12-16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2021-12-07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2021-11-12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2021-08-02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2021-06-17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2021-03-08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2020-12-28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2020-12-09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人談情說愛亦逐漸由含蓄到奔放。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沒有自我到卿卿我我

2020-11-25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