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探索 香港創新活力》:香港人的創科故事

  香港科學家屢獲國際殊榮,他們的科研成就如何改變和造福世界?科研人員如何利用創新思維,回應香港社會的需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科人才要從小培養,怎樣幫助香港青少年實現夢想,將創意變成現實?   

  由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的電視資訊系列短片《科技探索 香港創新活力》,一連20集在無綫電視黃金時段播出,「當代中國」網站帶你重溫整套節目。 

第20集 以人為本 社會創新促共融

  擁有創新思維的不只是科學家,慈善創投和社會企業,同樣正運用創新理念和方式,推動社會創新。在香港,社企「合廠」和多個本地品牌合作,以共享工廠形式運作,幫一班媽媽重返職場,建立自信。

  以人為本的創新,不僅提升市民福祉,更能加強社會凝聚力,透過社會創新項目,推動香港商界和社會企業合作,加強人與人之間聯繫。

第19集 善用創新科技 應對極端天氣

  藉助科技應對極端天氣,利用衛星遙感科技減災防災是重要的支援手段之一。早前香港經歷「世紀水災」,中大太空所所長關美寶教授的團隊,透過國家高分三號SAR衛星圖像,監測多個受災區域水浸情況,供政府部門研判災情。

  此外,關教授團隊也將研製首顆中大衛星,未來透過國家航天局發射,用於探測香港地理資源和監測自然災害,中大學生更可參與衛星設計和開發,為本港培養航天領域的人才。

第18集 教育從「心」出發 拉近學與教距離

  香港課程緊迫,老師難以顧及每位學生的需求。有本地初創企業研發出一款懂「讀心」的教學軟件,透過人工智能演算法及人臉識別技術,實時偵測學生的表情和情緒反應,再利用大數據分析,精準評估每位學生的進度及水平,協助老師滿足不同學生需要。

  教育科技,從「心」出發,不僅提高學與教的成效,更拉近學與教的距離。

第17集 科研成果改善生活 護眼有「法寶」

  香港是全球近視患病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尤其疫情期間因轉為網上學習,頻繁使用電子產品,學童視力問題有惡化趨勢。

  為控制學童近視加深的速度,理大張志輝教授的研究團隊,與本地初創公司合作,推出「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片,矯正視力之餘,還能減慢近視加深。

第16集 中東發展機遇 香港創造商機

  中東重點發展,金融科技、綠色金融及智慧城市,這三方面正是香港的強項,數碼港亦有至少10間初創企業。

  中東市場前景廣闊,善用優勢,發揮潛力,香港將可創造更多商機。

第15集 科研在港澳 轉化在內地

  上世紀80年代,香港開店、深圳設廠,為兩地實現經濟騰飛和持續繁榮創造條件。踏入創科時代,香港聚焦基礎科研能力,深圳則不斷開拓高端製造業,兩地繼續聯手,開創出「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地」新模式。

  港深合作一直是互利互惠的典範,從「前店後廠」到共建創新科技園,共同迎接大灣區合作新機遇。

第14集 脊柱側彎矯形功能衣 大學科研貼身又貼心

  傳統的治療脊柱側彎矯形支架非常笨重,患者長期佩戴又焗又熱。

  要兼顧治療功效及舒適度,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副院長葉曉雲,就研發出利用時裝概念的功能衣,材質輕便柔軟亦更美觀,還能在人工智能AI輔助下透過收集脊柱側彎患者的身體數據,提供度身定製的矯正方案。

第13集 建造業數碼化 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

  建造業數碼化成為大趨勢,政府及業界致力推動「建造業2.0」,「智能隧道質量檢測系統」就是一個成功例子。

  透過創新科技,提升生產力和施工安全,引領建築業界向前邁進,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

第12集 疾病無礙科研夢 天生我材必有用 

  發明家並不是學術尖子的專利,其實有夢想,人生就有無限可能。「星之子」黃深銘小時候有讀寫障礙,但疾病無礙他實現科研夢。

  另一個發明家禤彥勳,自小也患有讀寫障礙,但憑藉對科技的熱愛,中學時創作出機械義肢。

第11集 數碼藝術突破限制 AI科技打造新潮流

  現時的藝術展覽著重體驗,藝術家嘗試將人工智能AI、虛擬實境VR等新興技術,融入藝術創作,增加觀眾的觀賞樂趣。

  有本地創意團體將視野聚焦大灣區,到澳門舉辦AI數碼藝術展,藝術結合科技 ,帶動新的觀展潮流,也促成藝術交流。

第10集 探索生命密碼 無創產前檢測千萬人受惠

  為了讓準媽媽能安心檢測,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發明血漿DNA診斷技術,能及早準確診斷出唐氏綜合症。他後來更將此技術延展至癌症篩查,以及監察器官移植排斥。

  作為科學家,盧煜明享受發現新事物的過程,在科研路上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

 第9集 生態磚塊增生物多樣性 用科技守護海洋

  香港孕育近6千種海洋生物,佔全國四分之一,是一個豐富的「海洋國度」。但隨着全球暖化和城市發展,全球海洋生態受到嚴峻挑戰,部分海洋生物更因失去棲息地,面臨滅絕危機。

  從小熱愛海洋的城市大學教授梁美儀,研發出選材環保、有儲水和降溫功能的生態磚塊。梁美儀一直以「能力愈強,責任愈大」自勉,希望以先行者的角色,透過創新科技鼓勵大家守護海洋。

第8集 室內AI養蟹 年輕人探索新商機

  養殖軟殼蟹不簡單,因為存活率低,傳統蟹場難以量產。有本地初創企業研究在室內養蟹,以人工智能AI系統協助,蟹的存活率由5%提升到95%。

  這套AI系統出自31歲科大博士郝小添之手,年輕人充滿創意和夢想,各行各業都需要生力軍探索新商機,為香港創造無限可能。

第7集 智能偵測塌樹危機 保障大眾安全

  颱風過後經常發生塌樹堵路事件,為保障樹木健康和公眾安全,理大教授黃文聲的團隊研發出樹木監測系統。針對山泥傾瀉問題,亦有科大吳宏偉教授的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式多層柔性防護欄,可緩解山泥傾瀉風險。

  世紀暴雨等極端天氣越見頻繁,應用創新技術監測自然災害,以科技保障大眾安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挑戰。

第6集 希望之手助長者復康 科技優化樂齡生活

  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湯啟宇團隊,推出可穿戴的人造肌肉衣,引導患者訓練腦部下達肌肉指令。

  此前他已研發出復康機械手——「希望之手」,是當時第一個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全場最高榮譽大獎 的香港發明 。

  從輔助工具到陪伴機械人,創新應用幫助長者復康保健,讓老友記過得更舒適和有尊嚴。

第5集 孕育獨角獸商湯 香港AI產業潛力無限

  聊天機械人ChatGPT橫空出世,在全球掀起生成式AI熱潮,也帶來新機遇。在香港,AI獨角獸商湯科技開發大模型體系,推出多項 AI 生成服務。

  本地一流的科研機構和人才,加上政府的政策資金支持和大灣區的龐大市場,香港發展AI產業潛力無限。

 

第4集 香港小小發明家 創意不輸科研專家

  創科一定是大人的專利? 不能小看學生的奇思妙想,同樣媲美科研專家。

  近年香港舉辦創科活動,鼓勵中小學生為社會民生議題研發創新的解決方案,當中不少發明更獲得專利,未來可以落地應用。

第3集 農業科技助種大豆 「落地」兼「上天」

  中國正面對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急劇萎縮的困境,為了讓大豆重回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林漢明創立「大豆回家」項目,聯同內地科研機構合作培育出抗鹽抗旱抗病的「隴黃大豆」系列,可栽種在貧瘠土地和提升產量。

  「隴黃大豆」不僅能栽種在中國土地上,它的種子2023年更衝上太空,登上中國太空站「天宮」進行實驗,開創了香港農業科技研究新里程。

 第2集 運動醫學科技提升 助港隊精英重回巔峰

  諸如張家朗、江旻憓等港隊成員在杭州亞運會多個項目爭取獎牌,展現出色的實力和鬥志,但運動員的生涯不止有拼搏和榮譽,更要面對傷病和挫折。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水平的提升,成為運動員追夢路上的最強後盾,幫助他們在賽場重回巔峰。其中體壇名醫容樹恒教授使眾多港隊精英克服傷痛重返賽場,被稱為運動員的「造夢者」。

第1集 港產衛星升空 香港航天科技顯優勢

  在寸金尺土的香港發展航天科技 ,有可能嗎?港產衛星的出現,說明並非天方夜譚。

  「港產衛星」為香港實現工業4.0提供契機,香港不僅在國家的航天發展擔當重要角色,更是聯通世界航天產業的重要橋樑。

預告片

  延伸閱讀:《科技前沿 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創新工程惠及全球

  延伸閱讀:《科技探索 城市創新動力》 細數中國創科成果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1:42
灣區百科-香港

灣區百科|5個數字帶你認識香港 「東方之珠」到底有何魅力?

1:40
香港創新活力

《科技探索 香港創新活力》:香港人的創科故事

2:17
香港的角色與優勢

一帶一路香港篇|一文看清香港的角色與優勢

3:28

香港高樓數目冠全球|它們都做過香港之巔!盤點半世紀最高建築

香港啟德體育園

全運會|粵港澳三地合辦 明年11月開鑼 香港啟德體育園有多重要?

2:25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重溫4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細味香港文化的集體回憶

重溫4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細味香港文化的集體回憶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國策通識|甚麼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中國維和部隊

改革開放|從5名觀察員到逾5萬人次部隊 細說中國「藍盔部隊」的故事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盤點|中央三次贈港國寶大熊貓 重溫可愛瞬間

2:15

「熊臉識別」野生大熊貓 高科技守護中國國寶

四川大熊貓基地

四川「追貓」攻略!盤點3大熊貓基地 邂逅「花花」和它的小夥伴們

1:47

1800隻大熊貓

十大中國瀕危動物:「最可愛國寶」大熊貓

邊「玩」熊貓邊讀書?全國首個大熊貓學院正式招生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是「最有趣筍工」?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開幕 主打高科技互動保育體驗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18

香港古迹|堅尼地城魯班先師廟本月設免費導賞 細訴建築歷史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行山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腳比路長的道理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1978年12月23日
上海寶鋼

上海寶鋼舉行動工典禮

特首都用的潮語:「世一」

  「世一奪金!張家朗亞錦賽再封王」、「MIRROR世一!」⋯⋯近年「世一」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新聞報道的標題上,到底「世一」是何解?可以在甚麼情況下使用?

   「世一」其實是「世界第一」的縮略語,意指無與倫比,常用於粉絲對偶像的稱讚,亦可以套用在不同的事物上,例如「世一咖喱魚蛋」,用作歌頌和讚美咖喱魚蛋的美味。除此之外,「世一」亦常被用作讚歎驚艷絕倫的美景。

   「世一」此潮語在香港廣泛使用,早在2021年度已榮登Google香港熱搜第一位,由此可見...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