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5-22
2021年,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未來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進方向,描繪出發展藍圖。
當中,堅持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成為重點之一。國家對創新科技發展如何布局?「十四五」系列主題文章創科篇,透過數據和實例從各個層面進行解讀。
本文為創科篇的第六篇文章,主要講述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何成為未來經濟增長引擎,以及其中最受關注的人工智能等項目。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甚麼?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着眼於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培育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那甚麼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每個時期都有基於特定技術的支柱產業,這些支柱產業又源於前一時代的新興產業。簡單來說,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是以技術突破為基礎,能夠在未來成為支柱、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產業。
超前謀劃和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一個國家形成新競爭優勢、實現跨越發展至關重要;反之,這國家可能迅速失去更新能力,導致產業長期衰落。
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往亦曾出現在中國的五年規劃中,但其內容會隨着時代發展,作出相應調整。
十四五創科篇|北斗衛星定位每天用逾3000億次
「十四五」列明要加快壯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和海洋裝備等。
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航空航天是過往沒被提及的,當局明確提出要深化北斗系統推廣應用,推動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
實行情況如何?北斗相關產業踏入「十四五」後發展迅速,內地的高德地圖2023年2月便宣布,該系統調用北斗星定位次數,每天已超過3,000億次,超越了GPS等其他衛星導航。
當然,要說「十四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中之重還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該產業在「十二五」、「十三五」亦被列入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十四五創科篇|推動AI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
而「十四五」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最受重視並寄予厚望的,莫過於其中的人工智能;規劃的全文中多次提及該產業,同時列出把「深度學習框架等開源算法平治構建」、「學習推理與決策」等作為科技前沿領域攻關重點。
當美國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式ChatGPT成為大熱之際,當局在2023年2月又強調,人工智能在眾多行業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潛力,下一步會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作為新的增長引擎。
事實上,在ChatGPT發布之後不久,中國的百度亦推出「文心一言」,阿里巴巴則有「通義千問」等人工智能產品。
「文心一言」發布會上,百度CEO李彥宏就展示了其「文學創作」、「商業文案創作」、「數理邏輯推算」、「中文理解」等功能。他透露,接入「文心一言」生態的已有650家企業。
十四五創科篇|2022年人工智能產業逾5000億
如果「文心一言」暫時還與生活有一點距離,那民眾現階段更能在生活中體驗的人工智能,其中之一就是自動駕駛。
同樣是百度,其「蘿蔔快跑」無人駕駛出行服務,已在北京等3個城市示範應用。2023年3月,北京經歷了一輪沙塵天氣,能見度較低,不過「蘿蔔快跑」憑藉攝影鏡頭、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組成的環境感知系統,仍可以準確識別駕駛環境。
人工智能在交通層面當然不止於無人駕駛,它還可用在系統運作上。深圳6,000輛公共巴士安裝了智能排班系統,乘客體會到的是高峰時段等車時間變短,車上也不那麼擠了。
據報導,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達5,080億元人民幣(約等於5,637億港元),企業數量接近4,000家,這數字勢將繼續增加。
延伸閱讀:甚麼是「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創科篇|布局「未來產業」 發展類腦智能
那包括人工智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會是多大推力的引擎?
「十四五」規劃中有很具體的數字,是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7%;在2020年,該比重僅為11.7%。
增加值是統計制度的術語,它與生產總值有一定區別,可以比較確切地反映生產規模和速度。
另外,「十四五」規劃中除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亦提及要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相關領域包括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
當中的類腦智能,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另一條路徑,與當前主流靠模型學習驅動的人工智能不同,類腦智能是以認知仿生驅動,它的自主學習、關聯分析能力都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