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宮|青銅樂器如何展現禮樂文化?

編輯︰流螢

  大家在參觀香港故宮的時候,有沒有留意到展出的青銅樂器呢?原來它們都是來自北京故宮的珍貴文物,是華夏五千年,源遠流長的古代文明象徵。究竟青銅樂器,如何體現古代的禮樂文化?

 

我們的故宮|從生活用具到重要禮器 青銅文化的變遷

  中國的青銅時代,可追溯至4,000多年前的夏朝,興盛於商周。

  當時,無論是生產工具、生活用具,甚至兵器,全都是青銅器。憑着高超的鑄造技術及精湛的工藝,形成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獸面紋鼎
圖為北京故宮收藏的青銅文物「獸面紋鼎」。(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西周時期形成了禮樂文化,如果説現代是法治社會,那麽周朝就是一個禮治社會,而音樂就是輔助禮制的重要元素。

  當時,一些日常使用的青銅食器、酒器、樂器等被賦予了特殊意義,成為禮制的體現、等級地位的象徵,即是「藏禮於器」。

錯金銀鳥紋虎子
圖為北京故宮收藏的青銅文物「錯金銀鳥紋虎子」。(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延伸閲讀:我們的故宮|皇帝的衣櫃有什麽衣服?

我們的故宮|青銅禮器分為哪些等級?

  西周的貴族,無論是祭祀、舉行宴會、行軍打仗時,都需奏樂配合,而樂器的種類、樂隊的規模,會因為地位不同而有所區別。

  西周的貴族階層分為各種等級,由高至低,順序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士以下則為平民。

  比如「高級樂器」鐘和磬,「士」的樂隊只能擺在「舞台」的一面;「卿大夫」級別,可放兩面;再高級的「諸侯」,可放三面;地位最高的「天子」,才能放四面;普通百姓是沒有資格使用鐘磬禮樂的。

曾侯乙編鐘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的曾侯乙編鐘,是中國是迄今已發現的古代編鐘中規模最大、音律最全、音域最廣的樂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今我們能看到規模最大的一套編鐘,就是2,000多年前的曾侯乙編鐘,可見當時的場面有多氣派。

  從西周開始,禮和樂的配合,傳承發展至今,奠定了中國3,000多年禮儀之邦的基礎。

  延伸閲讀:中國文化通識|鐘是什麽樂器?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我們的故宮|景泰藍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香港故宮4月新展覽

香港故宮|一文看清4月新展覽 第四批國寶上新 「卡地亞與女性」宮廷珠寶展

4:22

我們的故宮|皇帝的衣櫃有甚麼衣服?

3:30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鳳冠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的鳳冠有多美?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故宮|全新暑假活動一覽:明陶瓷珍品展 2日1夜博物館「夏令營」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