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宮|景泰藍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編輯︰聞華

     搪瓷(塘瓷),在現代生活中很常見,在古代卻是「宮廷專屬」的高難度工藝,稱作「琺瑯」。

  到了明朝時,琺瑯工藝發展至巔峰水平,糅合了青銅、陶瓷、繪畫、雕刻等中國傳統工藝,創造出被稱為「中國第一色」的景泰藍。

景泰藍只有藍色?

      景泰藍學名「銅胎掐絲琺瑯」,造型典雅,圖案精緻,釉質晶瑩,瑰麗奪目,有寶石般的質感。

景泰藍故宮藏品明朝
「掐絲琺瑯」工藝以明朝景泰年間的藍釉最為精美,因此俗稱「景泰藍」。(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雖然名字裏有一個「藍」字,其實其色釉包括藍、綠、金、黃、白、紫、桃紅等多種顏色,只是以明朝景泰年間的藍釉最為精美,因此得名。

景泰藍故宮藏品清朝
清朝時期,景泰藍工藝是宮廷專用,被用於製作各類日常用品。(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景泰藍工藝非常複雜,包括製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和鍍金等六大工序。

景泰藍工藝掐絲
掐絲是景泰藍製作中最關鍵的裝飾工序,按照瓶胎上畫好的花紋,將金屬絲彎折成圖案,粘貼焊接在器物上,掐絲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景泰藍作品效果。(圖片來源:Getty)

      首先用金屬做成模型(金屬胎),將銅絲掐成各種圖案,黏貼在金屬胎上,填上色釉,再進行燒製。最後打磨光滑,去除污漬,鍍上一層黃金。

景泰藍工藝點藍
景泰藍點藍工藝,即將釉色填入銅絲掐出的圖案框內,調色和填色都非常考驗製作者的功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製作一個景泰藍的物件,可能需要數月之久。

景泰藍曾是宮廷專屬 影響外國工藝品

      在明清兩代,景泰藍工藝被用於製作碗、盤、盒、香熏、文具等日常用品,不過是「宮廷專屬」,明代是御用監來製作,清代是造辦處。直到清朝末年,景泰藍工藝才傳入民間,被視為尊貴地位的象徵。

景泰藍博物館造辦處
北京琺瑯廠裏的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展出清朝造辦處製作景泰藍工藝品的模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清朝開始,景泰藍工藝品跟隨商船去到外國,深受喜愛,在外國琺瑯工藝品中可以看到景泰藍工藝的影響。

景泰藍工藝海外影響
在歐洲、日本等地的琺瑯工藝品中可以看到景泰藍工藝的影響。(網上圖片)

      作為中西合璧的傑作,景泰藍從宮廷走向民間、走向國際,見證着幾百年來的歷史變遷。

景泰藍1956年
清朝末年開始,景泰藍工藝從宮廷走向民間。圖為新西蘭攝影師拍攝的、1956年北京合作社職員製作景泰藍的場景。(圖片來源:Getty)

      珍貴的不僅是工藝,更是文化價值。2006年,景泰藍製作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希望這種「中國藍」可以長長久久地傳承下去。

九龍壁與「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象征帝位,這個詞出自《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而紫禁城內就有不少象徵九五之尊的地標,其中一個就是九龍壁。

  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的皇極門外,有一座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的九龍壁,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該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772年),壁上有九條大龍,正中央是黃龍,兩側各四條行龍。 

  古人把數字分為「陽」和「陰」,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是為天子之尊的重...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2023-05-21
2:58

我們的故宮|離不開金與龍的太和殿

2023-05-11
香港故宮4月新展覽

香港故宮|一文看清4月新展覽 第四批國寶上新 「卡地亞與女性」宮廷珠寶展

2023-04-20
3:22
我們的故宮,青銅樂器,禮樂文化

我們的故宮|青銅樂器如何展現禮樂文化?

2023-04-06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故宮12月又有新展覽啦!為慶祝中法建交60周南及中法文化旅遊年,香港故宮將於12月18日起推出「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全新特別展覽,匯聚了這兩大世界遺產的近150件珍貴文物,意義非凡。

香港故宮|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 過百件中法文物展現皇家氣象

2024-11-19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故宮|全新暑假活動一覽:明陶瓷珍品展 2日1夜博物館「夏令營」

2024-07-05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