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香港天文台140年 打風落雨酷熱急降溫全賴有你提示

撰文︰黃皓頤

  你試過打電話問天氣嗎?打過18503的朋友,請舉手。

  在1980年代網絡世界尚未發達,我們每天出門前,只能夠看早上電視的天氣預告,直至1985年香港天文台設立18503天氣簡報,之後更有天文台科學主任主持電視天氣節目,令我們掌握更多天氣資訊。打風、落雨都有備無患,其實又有咩好怕呢?

天文台台徽含太極兩儀概念 早期工作包括氣象觀測及報時

  天有不測之風雲,在香港天文台成立之前,要知道天氣變化,談何容易。1879年,英國皇家學會提出在香港設立氣象觀測台的構思,加上當時香港的人口逐漸增加,若颱風襲港,預計造成的破壞情況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香港天文台於1883年3月創立,至今剛好140年,第一任天文司(即天文台台長)為杜伯克博士(Dr. Doberck)。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在1883年成立,總部1883大樓坐落於尖沙咀彌敦道、九龍公園對面的小山丘上。大樓是一幢兩層高、富維多利亞殖民建築風格的長方型建築,建有拱形窗門和長廊。1984年,1883大樓被列為法定古迹。(圖片來源:香港自遊樂在18區網站)

  天文台的藍白色台徽,你知道代表甚麼嗎?

  它的構思其實是源自太極兩儀、陰陽調和的概念;藍色代表天空,白色代表颱風的螺旋雲帶,小方格代表雷達圖像上的像素(Pixel);至於十字座標,就代表着天文台追求天氣預測準確的目標。

香港天文台的台徽
香港天文台的台徽,設計意念源自太極兩儀、陰陽調和的概念。台徽中兩個S字母,代表科學(Science)及服務(Service),是天文台「以科學為基礎,以服務為目的」(Service based on Science)的宗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1884年,天文台開始進行定時氣象觀測,又設立熱帶氣旋警告系統,以通知離港船隻有關熱帶氣旋的位置和移動方向。同時,天文台又會採用颱風炮向香港居民發出熱帶氣旋帶來的烈風警告。

  早期天文台的工作其實還包括地磁觀測、根據天文觀測報時等。

  當時天文台又利用在尖沙咀警署的時間球作為報時信號,每天中午12時50分將時間球升至圍桿的頂部,待下午1時正投下。

  這個報時信號由1885年運作至1907年,其後,由尖沙咀訊號山的新時間塔取而代之成為報時工具。

天文台早期利用時間球作報時
1885年,時間球在於尖沙咀警署首次降下。天文台早期利用時間球作為報時信號,每天中午12時50分將時間球升至圍杆的頂部,於下午1時正投下。(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網頁)

  延伸閱讀:香港天文台迎140周年 數碼年代下「打電話問天氣」成集體回憶

80年代天文台設「打電話問天氣」 市民「撥個輪」聽天氣資訊

日據時期天文台職員在煙包紙背面做記錄
在日據時期,天文台被迫暫停天氣觀測工作。幸好憑着幾位被日軍俘虜的職員,天文台仍能斷斷續續地維持部分天氣觀測工作。其中,有職員在煙包紙背面記錄1943年4月的雨量紀錄,圖中可以隱約看到天文台台長審核的簽署。(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網頁)
天文台職員掛十號風球信號標誌
當颱風來襲時,天文台的職員會在總部懸掛風球信號標誌。圖中的職員正在懸掛10風球信號標誌。(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網頁)

  天文台在百多年來,不斷擴展其運作模式和服務範圍,以配合社會的實際需要和市民期望。

  1931年,本地風暴信號系統增加至十個信號,並首次以十號風球警告颶風的吹襲。1959年,在大老山設置首座風暴探測天氣雷達。1980年,天文台設置首套銫原子鐘報時系統,以達到最準確的時間測量和頻率標準。

  1985年,「打電話問天氣」服務成立,從此,市民除了從電台、電視、報章等媒體知悉天氣預測外,更可以主動「撥個輪」打去18503收聽天氣資訊。

  直至2005年,天文台推出全新「打電話問天氣」系統,1878200熱線取而代之,為市民提供廣東話、普通話或英語選擇,收聽各區最新天氣報告、本港地區天氣預報、華南海域天氣報告、船舶天氣預報、熱帶氣旋消息、各種天氣警告、香港標準時間、日出日落及潮汐漲退等資料。

  此後,每次出門返工返學,或郊遊行山前,收聽天氣資訊,就可以做好出門準備了。實在相當貼心。

  延伸閱讀:盤點香港歷史上的十號風球 哪個最兇猛?

天文台科學主任出鏡講天氣 網頁社交媒體增強與市民互動

天文台的科學主任主持天氣節目
1987年,在電視上開始出現天文台的科學主任,為市民主持天氣節目,講解本港天氣情況及預測。(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網頁)

  1987年,天文台安排科學主任開始主持電視天氣節目,令到天氣資訊人性化,市民更容易接收當中的要點。

  90年代,天文台先後設立網頁,以及社交媒體FB專頁及IG平台,又成立了「天文台之友」,加強與市民溝通,及提高市民對天氣服務的認識。

  千鿋年代,2001年12月31日,隨着天文台位於長洲的最後一個信號站關閉,標誌着利用懸掛風球以目視方式傳遞風暴信息的時代終結。

天文台長洲信號站關閉
2001年,天文台台長林鴻鋆(左四)主持長洲信號站關閉儀式,按掣將十號風球信號標誌降下來。(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網頁)

  2003年,天文台添置新的高空探測系統,令發放高空探測氣球的系統全面自動化,取代人手施放氣球。

  天文台除了監測香港的氣象數據外,也與周邊地區保持緊密聯繫,並與世界各地的氣象部門接軌。

  例如2005年與廣東省氣象局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合作,建成閃電定位網絡,並推出閃電位置資訊服務。到2010年,寶珊地震站啟用,藉此加強對南海地震的監測。該站也成為全球地震台網的其中一員,為全球地震監測貢獻一份力量。

  延伸閱讀:為甚麼颱風叫「風球」、「掛波」?原來與香港天氣歷史有關

  今年是天文台140周年,它不斷應用嶄新科技和擴大服務範圍,以保障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尤其當今世界氣候急劇轉變中,全球變暖、極端反常天氣屢屢出現,透過香港天文台的先進氣象預測,讓天災對我們的影響得以減低。

香港天文台網頁漫遊
  這個星期六、日,香港天文台舉行開放日。雖然門票已經派完,未能親抵天文台參觀,但建議大家可以到天文台的網頁作360虛擬漫遊,同樣可以參觀不同景點,包括尖沙咀總部及其他外站設施。圖中為天氣預測總站。網址:https://www.hko.gov.hk/tc/virtual-tour/360-Virtual-Tour.html(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網頁)
香港隧道

香港隧道|盤點隧道冷知識 第一條隧道何時建成?哪條隧道最短?

2:25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重溫4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細味香港文化的集體回憶

重溫4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細味香港文化的集體回憶

2:32

由《傾城之戀》到《色,戒》 看淺水灣酒店歷史

2:49
左圖正中是1920年代第二代天星碼頭。右下圖是1950年代末中環雪廠街的香港第一家證券交易。

香港街道故事|雪廠街真係有雪廠!做過第一代中環天星碼頭 見證香港政經變遷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歷史博物館增3展覽「香港多面體」 看油尖旺發展 讀華僑葡人故事

《破·地獄》劇照

《破·地獄》|破地獄為超渡亡者還是慰藉生者?「跳油鑊」為何已很少見?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