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3-28
2021年,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未來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進方向,描繪出發展藍圖。
當中,對中國經濟如何規劃?對各領域發展有何策略?「十四五」系列主題文章經濟篇,以數據配合實例,為大家進行簡明易懂的解讀。
本文為經濟篇的第一篇文章,主要帶大家了解「十四五」規劃中的經濟發展方向。
十四五經濟篇|首次未提GDP具體增長目標
「十四五」規劃是中國2021至2025年的發展藍圖,但它沒提出具體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這反映中國經濟「換思路」,「十四五」追求的是高質量發展,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GDP增速不再是重點。
「十四五」規劃關於經濟發展目標的說法,是「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這是中國歷次五年規劃中,首度沒有提出具體GDP增長數字。
此前的「十三五」規劃(2016年-2020年),當局提出GDP年均增速要達到6.5%。在前四年(2016年-2019年)當中,實際年均增速達到了6.6%。
最後一年(2020年)因為受疫情影響,經濟增速明顯下滑,但仍有2.2%,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GDP指標,是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數。「十四五」規劃未提出GDP目標,曾引來各方關注,有觀點甚至認為,當局不看好這五年的GDP增速。實情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十四五」規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起草,該部委官員明確指出,這五年內外部環境有較大不確定性,不設定具體增速目標,有利於更積極、主動地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增強發展靈活性,為應對不確定性留空間。
十四五經濟篇|新興產業提高發展質量
這位發改委官員強調,經過多方銜接測算,「GDP增速保持在一定速度是有把握的」。
另一位發改委官員則直接點出,經濟發展要「換思路」。這位官稱,不設定具體增速,源於中國更強調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更看重效益,不以GDP論英雄。
說到「十四五」規劃強調經濟發展質量,要再提2020年。
上文說2020年中國經濟GDP增長2.2%,那一年中國也實現全面脫貧,人均GDP還超過了一萬美元,妥妥的是中等收入國家。但伴隨中等收入而來的,將是「中等收入陷阱」。
甚麼是「中等收入陷阱」?
簡單來說,是指發展中國家憑着人口或自然資源優勢,實現經濟快速增長,但當發展至「中等收入」水平後,因為人力、資源成本逐漸上漲,低端產品難以繼續與其他低收入國家競爭,但又缺乏尖端產業作為「後勁」,結果經濟發展陷入停滯。
由此可見,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換思路」用新經濟,以及高端新材料、智能製造與機械人技術等新興產業提高發展質量,改變既有的增長模式,是不二法門。
這也正是「十四五」規劃中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十四五」不提GDP具體增速的背景。
十四五經濟篇|2020至2035年均增長保持4.7%?
「十四五」規劃關於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的「專欄」(附表)中,提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要由2020年的7.8%增至10%,可作參考。
那中國能在「十四五」期間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嗎?從中等收入國家成功跨入高收入國家的例子中,日本用了大約12年時間,韓國則用了8年,中國勢將更快。
世界銀行設定的高收入國家標準,是以人均國民總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計算,2022年設定標準是人均GNI超過13,205美元(約等於10.3萬港元);GNI計算方式與GDP稍有不同,中國的GNI通常略低於GDP。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中國GDP增長8.4%,而2022年增速雖然降至3%,但人均GDP已升至12,741美元,這一年的人均GNI則為12,608美元,已很接近高收入國家13,205美元的「門檻」。中國在「十四五」期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非常樂觀。
最後補充一點,「十四五」規劃沒有提出具體GDP增長數字,惟它在論述2035年遠景目標時,提及屆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分析認為,「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意味着人均GDP達到大約2萬美元,以2020年人均GDP為1萬美元計算,2020年至2025年這15年的平均增速最少要保持在4.7%。今年兩會期間,時任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3年的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
延伸閱讀:甚麼是「十四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