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2日

中國發射首顆進階互聯網衛星

  2017年4月12日,中國第一顆高通量通信衛星(用於連接互聯網的衛星,屬於更進階版本)「實踐十三號」搭載長征三號乙型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開啟中國衛星互聯網時代。

  「實踐十三號」衛星可以實現無縫「動中通」(「移動中的衛星地面站通信系統」的簡稱),徹底改善航空、航運、鐵路等交通工具乘客的上網體驗。

  「實踐十三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研製,是中國第一顆高通量、電推進工程化應用的通信衛星,也是東三B平台全配置的首發星。所謂的東三B平台是中國研製的最新一代中等容量通信衛星平台,結合綜合電子、電推進、高效熱控、鋰離子蓄電池、FDIR等先進技術,當中的電推進比衝是常規化學推進劑的10倍以上,令衛星能攜帶更少的推進劑,因而提升有效載荷。「實踐十三號」的升空肩負起中國首次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開展對地高速鐳射通信試驗等任務,衛星在軌壽命15年。

  「實踐十三號」首次在中國衛星上應用Ka頻段多波束寬頻通信系統,通信總容量超過了20Gbps,這使到用戶終端能得以快捷地接入網絡,最高的下載和回傳速率分別達到了150Mbps和12Mbps,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衛星通信的寬頻應用,填補了中國在此領域的技術空白。

  據統計,中國平均每天的飛機乘客超過120萬人,平均每天的鐵路客運量達到760萬人,但往往乘客的上網體驗都不太好,如飛機機艙內無法上網、高鐵列車上手機信號不穩、坐船出海時失去信號等。為此,「實踐十三號」衛星採用了天地一體化的設計概念,當中一項重要的業務就是提供高速「動中通」,通過多波束無縫切換配合機載、車載或船載終端的自動跟蹤捕獲功能,從而提升通信能力,改善乘客上網體驗。

  「實踐十三號」還納入了「中星」衛星系列,命名為「中星十六號衛星」,這也是中國首次將衛星技術試驗和示範應用結合。

相關標籤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李寧退役

1988年4月13日

「體操王子」李寧宣布退役

2025-04-13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

1957年4月13日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興建

2025-04-12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蘇聰奪奧斯卡

1988年4月11日

中國人首次獲奧斯卡獎

2025-04-10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乒乓外交

1971年4月10日

中美開展「乒乓外交」

2025-04-09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