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坐汽車到拉薩的人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

編輯︰許可

  青藏公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也是西藏交通和中國西南國防的命脈,修築這條公路的,就是被譽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他也是第一個坐汽車到拉薩的人。慕生忠當年為何力主築路?又如何用7個月零4天修通天路創奇迹?

走一趟西藏怎麼這麼難?慕生忠決心築公路

  慕生忠決心要修築青藏公路,是因為他頭兩次進藏的「慘痛」經歷。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他奉命帶領部隊從青海進駐西藏,大軍靠騎馬和徒步從都蘭南下,經巴顏喀拉山黃河源一帶,用了4個月才到拉薩,途中低壓缺氧環境和沼澤地,使很多戰士永遠倒在路上,馱運物資的牲口損失了三分二。

  延伸閱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打通西藏交通 他還建起一座城市!

慕生忠生於1910年,20歲加入陝北紅軍,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網上圖片)

  1953年,他再率領運輸隊向西藏運糧,雖然改走沒有沼澤泥灘的格爾木南下路線,但沿途拔涉,加上同樣的高寒缺氧,還是有很多戰士和民工犧牲在1,000多公里的路上,2萬多峰駱駝也損失過半,最終運抵拉薩的糧食只有五成。

  「走一趟西藏怎麼這麼難?」慕生忠明白到要根本解決入藏難問題、長遠加強西藏國防建設,靠人背馬馱的運輸方式肯定行不通,必修築能跑貨車的公路。

上世紀50年代初,西藏交通非常落後,送往當地的物資只能靠人力和牲口運輸,嚴重影響國防建設,所以慕生忠決意要修建青藏公路。(網上圖片)

  那時從西南方向進駐西藏的解放軍部隊,已開始修建康藏公路(西康至西藏),也就是後來的川藏公路。慕生忠第一次離開西藏,便騎馬沿着未建好的康藏線下山,但此行他也見識到康藏線的地形之複雜。

  這2,000公里沿線天塹處處,既要翻越雀兒山等多座4,000至5,000米高山,又要跨過金沙江等大河,很多地段冬天大雪封山,夏天遇雨塌方。慕生忠知道,這條公路先天不足,難以保證全年暢通。

初期工具僅貨車10輛  鐵鍬十字鎬各1200把

  所以慕生忠認為,必須修建一條從青海到西藏的青藏公路;雖然這公路同樣海拔高和要翻越雪山,還要經過凍土層,但地勢起伏卻小得多。

  1954年2月,慕生忠去到北京,找到交通部的公路局,自報家門後直接提出修青藏公路的要求。但這工程太大,由慕生忠以個人身份提出更是「太大膽了」,公路局自然也沒法處理。

  慕生忠沒氣餒,馬上登門拜訪自己的老首長,在軍中舉足輕重的彭德懷,匯報築路建議。

慕生忠獲周恩來和彭德懷支持修築青藏公路,但他獲得的只有簡單的築路工具。圖為當地博物館展出當年工人用過的築路工具。(網上圖片)

  彭德懷踱步走到掛在牆上的地圖前,抬起手劃到西藏説:「這裏還是一片空白,從長遠看非有一條交通大動脈不可嘛!」他讓慕忠生寫個修路報告,由他轉交給總理周恩來。

  沒幾天,周恩來批准了報告,同意先修格爾木至可可西里(其實當時還沒有可可西里這地名)約300公里段,並撥出30萬元作為修路前期經費;慕生忠還得到彭德懷抽調的10名工兵、10輛大貨車、1,200把鐵鍬、1200把十字鎬、150公斤炸藥.....

慕生忠一聲令下,築路大軍劈山開路,創下世界工路建設史上的奇迹。(網上圖片)

  這一年的5月11日,慕生忠帶領19名幹部、1,200多名士兵和民工,以及非常有限的資金和裝備來到格爾木,從這裏開始向南挺進,逢山開道,遇水搭橋。經歷79天,他們就把路修到可可西里,也就是現在五道梁附近,完成第一個目標。

  慕生忠沒顧上休息,繼續部署着向前修路。他還特地趕到北京再向彭德懷請示工作。這一次,他「滿載而歸」,國家撥給了200萬元經費,並增加100輛大貨車、1,000名工兵......

7個月4天把路築到拉薩 慕生忠創世界奇迹

  工程繼續,築路大軍在8月中旬翻越風火山,向沱沱河進發。一次沱沱河段路面被洪水沖毀,從來都是身先士卒的慕生忠,二話不說跳到河中搬石,在冰冷刺骨水裏一幹就幾小時。

  他還在自己鐵鍁木柄上刻上「慕生忠之墓」5個字,「如果我死在這條路上了,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裏,就把我埋在哪裏,我的頭一定要朝着拉薩的方向。」他說。

慕生忠修築的青藏公路翻過多座大山,海拔最高處是唐古拉山口,該處現己成為很多陸路進藏遊客的「打卡位」。(網上圖片)

  10月下旬,公路翻過終年積雪、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地一半的唐古拉山,進入西藏境內。慕生忠抑制不住感情,給中央發了一份電報:「我們已經戰勝了唐古拉!我們在海拔5,700公尺以上修築公路30公里,這可能是現在世界上最高的一段公路……。」

  很多走過青藏線的人會知道,這條公路最高點是海拔5,231公尺的唐古拉山口,但當年設備簡陋,測量出來的高度確實是5,700米。

慕生忠1954年修成青藏公路,同時修通的有西藏連接四川的川藏(康藏)公路。為紀念這兩條公路通車30周年,當局1984年在拉薩河畔建立紀念碑;該碑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網上圖片)

  11月11日,公路修到了藏北重鎮黑河(今西藏那曲)。12月15日,2,000多名築路英雄和100輛汽車經過當雄、羊八井,直抵青藏公路終點拉薩,慕生忠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坐着汽車到拉薩的人。

  7個月零4天的時間,翻過25座大大小小雪山,築成1,283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高原公路,慕生忠帶領2,000多軍民創造了世界公路建設史上奇迹,他從此被譽為「青藏公路之父」,而在工程中犧牲的近180名士兵和民工,也將永遠被記住。

青藏公路運送80%進藏物資 慕生忠穩定西藏

   10天後,康藏、青藏公路的通車典禮同時在拉薩舉行。

  「工作在空氣稀薄的公路邊,勞動在冰雪交加的雪線,劈開崑崙山,戰勝唐古拉。為了祖國的建設,把公路通到拉薩,這不是生活奇迹,而是新中國的人民沒有不可以克服的困難!」這是慕生忠晚年口述的一段話。

  現在的青藏公路還包括前期修通的西寧至格爾木段。經過幾番改造擴建,這條路程最短、路況相對最好的入藏公路,幾十年來都是西藏的生命線。

慕生忠修築的青藏公路,數十年來都是西藏交通命脈;該公路經多次改造擴建,路況已大有改善,貨車從格爾木到拉薩的時間,從以往的三、四天,大幅縮短到朝發夕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它曾經承擔起80%以上進藏物資、90%以上出藏貨物的運輸任務,對穩定西藏局勢、鞏固西南國防,有無可取代的作用。

  青藏公路修通後,青藏公路管理局在格爾木成立,慕生忠兼任黨委書記、局長;他又曾任西藏工委工交部長等職,並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另外,2006年通車的青藏鐵路,原來早在上世紀50年代便開始前期準備,其中1958年成立的青藏鐵路工程局,局長就是慕生忠。

慕生忠晚年在在女兒陪伴下,回到他牽掛半生的格爾木和青藏公路。(網上圖片)

  慕生忠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曾受到衝擊,直到70年代末能才復出,擔任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直至1985年離休。

  1994年10月,慕生忠在甘肅蘭州離世,家屬按照遺願,把骨灰帶到他生前一直牽掛的青藏公路,撒到公路經過的昆侖山上和沱沱河畔。途經的司機聽說,都把車停下,鳴笛3分鐘送別老將軍。

  延伸閱讀:一條青藏線 三代高原情

慕生忠築成青藏公路的故事,曾被拍成電影《天慕》;該片2018年在內地上映。(網上圖片)

八一勳章|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 打造絕密「地下鋼鐵長城」抵禦核攻擊

2022-08-04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林子祥

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

2025-04-24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林子祥

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

2025-04-24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大阪世博中國館

大阪世博|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走進中國館

2025-04-23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菩薩與女鬼之間

2025-04-25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2025-04-19
2003年4月28日
CBRC

中國銀監會正式掛牌履職

網絡潮語:集美

  「集美」二字,老一輩的人會想到廈門集美區,但是今天的年輕人,則另有所指。

  若大家去過福建省的廈門市,可能會去過集美區,這裏有著名的集美大學,是愛國華僑企業家陳嘉庚出錢出力建設而成,寓意為「集天下之美」,至今已成為了廈門當地一個著名教育及旅遊區。

  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中,「集美」一詞成為了十大網絡用語之一。這個詞是由網絡主播所創...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