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中國人吃豬肉變遷史 豬肉曾經是高貴奢侈品?

編輯︰王子傑

  豬肉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常客,非常百搭,煎、炒、煮、炸、炆、燉、焗皆可。但可曾想過,中國也有吃不到豬肉的年代,那段日子,豬肉竟然是最高貴的奢侈品之一。

民眾排購憑票購買日用品
改革開放前很長一段時間,民眾購物需要持票,要吃到豬肉就要有肉票。(圖片來源:Getty)

改革開放|1斤豬肉有錢也買不到

  早在1954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為應對城市人口急劇增加,中央政府決定實施生豬派購,即強制性行政收購,當有剩餘時農民才能自行出售。層層下壓,加上家庭養豬當時被視為資本主義經營活動,以致豬肉供應非常緊張。

  此外,在計劃經濟年代,人們要憑票購物,要吃豬肉就要有肉票。當時一張肉票只能買到2兩至半斤豬肉,每月限量一張。供應不足,又有肉票限制,豬肉價格極其昂貴。其中一個例子是,1978年時黑龍江的豬肉價格約為1.23元1市斤,較之前的0.8元上漲超過一半,而當地城鎮職工平均月薪只有40至50元。

改革開放|豬肉從吃不到變成有得揀

農夫出售豬肉。
改革開放後農村生產力解放,農民可以自行將所飼養的小豬帶到市場上出售。(圖片來源:Getty)

  中國在1970年代末推行改革開放,此後豬肉的地位出現翻天覆地變化。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農村生產力,養豬潮在各地湧現。1980年時,中國的豬肉產量只有1,134萬噸,到了2012年已變成5,444萬噸,增長3.8倍,年均增長5.0%。

  另一方面,受惠於改革開放,中國豬肉產業工業化進程迅猛,現代養豬業也是這時候開始起傳入。大型專業和商業養殖場很快就取代小農,很大程度上以市場取代家庭自給自足的體系。

  供應充足,中國人就能夠吃得上更多豬肉。1980年與2009年的20年間,中國人均肉類消費增長達3倍之多,平均每人每年消費58公斤。其中豬肉在1980年的人均消耗量僅得11.15公斤,到了2017年時已變成約20公斤。

人們在火車上享受美食。
豬肉不只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明證。(圖片來源:Getty)

  更進一步,過去可以吃的豬肉沒有貴賤之分,能放進口即可,如今則出現了「無公害豬肉」、「三元雜交豬」等各種新鮮事物。

  中國人吃豬肉,從吃不到變成有得吃,再到有五花百門的豬肉種類任君選擇。改革開放不只有中國GDP位列全球第二之類等的宏觀角度,餐桌上的美味豬肉菜餚,也是人們親身細味國家富強成果的另類視角。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港商胡應湘推動建設廣深高速 造就珠三角「黃金通道」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90年代的網吧熱潮 帶動電競館和電競酒店誕生? 

1935年的女性穿上旗袍

改革開放|旗袍經歷沒落及復興 從日常服飾到中華文化符號

2:55
蓮花山公園鄧小平銅像

改革開放|深圳地標蓮花山公園 鄧小平銅像見證歷史

胡應湘推動建設廣深高速

改革開放|港商胡應湘推動建設廣深高速 造就珠三角「黃金通道」

reform-and-opening/2022/08/normal/internetcafe

改革開放|90年代的網吧熱潮 帶動電競館和電競酒店誕生?

廣州魚

改革開放|首個全國大城市率先解決「吃魚難」 新鮮活魚如何「攪動」廣州?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珠海

改革開放|一窮二白到GDP破4000億 珠海如何從小漁村變大都市?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神州冷知識|「北京時間」不是來自北京?

神州冷知識|天安門掛過12人的畫像?毛澤東畫像有8個版本?

神州冷知識|中國人口第一村在廣東 居民比這些國家還要多......

神州冷知識|國土跨越5時區 中國城市有時差?

神州冷知識|深圳=大水溝? 「圳」是甚麼意思?

1:31

神州冷知識|最多跨兩省就能走遍全國 哪個省能做到?

神州冷知識|澳門英文名稱為何是Macao?這個說法令人會心一笑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06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1:48

極地科考船人性化設計 「雪龍2」Wi-Fi全覆蓋 菜式不重複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2:50

香港最後私營屋邨 大坑西邨重建清拆 財爺亦是舊街坊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1:54

一帶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國方案」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編輯之選

中國政治文明為何是獨一份的存在?

香港大學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香港大學是為中國而建立

編輯之選

「中國何以為中國」?從政治文明的角度解讀

凡出言 信為先;訴與妄 奚可焉

  這句名言出自李毓秀《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加以演說而成。

  孔子曾說過:「假使一個人沒有守住信用,就不知道他還有甚麼可以取法的了。」也就是說,即使具備了許多才能學問,若沒有了「信」,在社會上就行不通!

  就像一部性能優越的汽車,具備了頂尖功能,若不加油,也不能在路上飛馳。

  孔子晚年時,有一個小邾國的大夫,進獻句繹這塊土地投奔魯國,為了求得安全,一般人都...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