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紫禁城取鏡 成西方電影首例

撰文︰華思齊

  他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3歲登基,6歲退位,見證大清滅亡,經歷張勳復辟、軍伐割據,後被日本扶植稱帝,二戰後被蘇聯俘虜,由九五之尊淪為階下囚,1950年重返中國,接受10年勞改,獲特赦後曾經做過園丁,其後加入全國政協擔任文化歷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最後在文革期間(1967年10月17日)患癌逝世,終年61歲。

   他是愛新覺羅‧溥儀,一生曲折傳奇的「末代皇帝」。

改革開放拍《末代皇帝》最後一部太和殿取景西方電影

  1986年,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在中國政府支持下,根據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在改革開放後開拍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成為中國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在紫禁城太和殿取景的西方電影。有指貝托魯奇的申請能夠獲得批准,與他的共產背景有關。

當年對西方社會來說,剛走出文革實施改革開放的中國是個神秘國度,電影《末代皇帝》成為西方人窺視中國的一線窗。(圖片來源:Getty)

為拍《末代皇帝》關閉故宮 僱2000演員拍登基一幕

  這部戲,空前絕後,刷新中國電影史紀錄。

  當時故宮每日平均接待超過5萬名遊客,卻因拍攝《末代皇帝》全面關閉。其中溥儀登基大典一幕,更耗時6個月籌備,僱用超過2,000人飾演侍衞、朝臣及太監,凝造氣勢萬千的景象,全部臨時演員的辮子假髮,加起來重達1噸。

  要安排2,000人化粧、排位,談何容易?為免影響進度,劇組在開拍前10日,緊急培訓了50人處理臨時演員的造型,結果2小時內辦妥,即是平均每3分鐘便完成一個造型,速度令人佩服。

《末代皇帝》的劇本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改編,2020年電影經過數碼化,重新搬上大銀幕,這部30多年前的電影依然大受歡迎。(圖片來源:Getty)

《末代皇帝》成為1988年奧斯卡大贏家

  為確保紫禁城文物不受拍攝所用的推軌鏡頭、搖臂和燈光破壞,小溥儀在太和殿坐上龍椅登基一幕,僅由一位攝影師手持輕便錄像機拍攝。片場有嚴格的出入審查,沒帶證件的演員和後勤,一律拒絕內進。其餘大部分內景都在北京及意大利制片廠或影棚錄影。

  傳奇的故事,寫實的場景,精巧的服飾,講究的燈光,引人入勝的配樂,使《末代皇帝》成為1988年奧斯卡頒獎禮大贏家,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等9個獎項。

  延伸閱讀從《末代皇帝溥儀》看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面貌

 

《末代皇帝》溥儀登基大典一幕,耗時6個月籌備,僱用超過2,000人飾演侍衞、朝臣及太監,凝造氣勢萬千的景象。(圖片來源:Getty)

  貝托魯奇說過:「假如我對溥儀沒有同情,就不會拍這部片。」導演沒有在電影中評價溥儀的功過,在他的鏡頭下,他不過是一個出身顯赫但無權無勢的皇帝,一個立於封建卻崇尚西方的青年,一個在時代巨輪下身不尤己的凡人。

  電影成為改革開放後,西方社會窺探中國的一扇窗。同時,把蛻去封建、在新舊洪流下重新定位的歷史古國,以全新姿態帶上國際舞台。

  延伸閱讀:三峽遷徙見證離鄉別井 賈樟柯《三峽好人》透視社會實況

2:04
李連杰、關德興飾演黃飛鴻

關德興還是李連杰「最經典」 《黃飛鴻》憑甚麼入健力士世界紀錄?

2022-10-08
1:57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訪華,是歷史上英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華。

英女王逝世|英女王訪華與鄧小平會面 解決香港問題 二度訪港 展現親和力

2021-10-12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深圳市花簕杜鵑

深圳特區45年|市花簕杜鵑 為何「很像深圳人」?

2025-04-19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2024-02-09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2024-03-05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2024-11-18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2024-10-05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改革開放

深圳市花簕杜鵑

深圳特區45年|市花簕杜鵑 為何「很像深圳人」?

2025-04-19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2024-02-09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2024-03-05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2024-11-18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2024-10-05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編輯推薦

金像獎2025|劉青雲四奪影帝 《九龍城寨》橫掃9獎成最大贏家

2025-04-28
大阪世博中國館

大阪世博|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走進中國館

2025-04-23

高鐵話你知之五|坐高鐵不想被噪音騷擾?有靜音車廂

2024-03-11

高鐵話你知之六|高鐵為何很少「通宵車」?

2025-01-24

高鐵話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鐵為何不載客?

2025-02-05

高鐵話你知之一|列車座位為甚麼沒有E?

2023-12-04

高鐵話你知之二|買了無座票=全程站?「三色燈密碼」幫你找空位

2023-12-26

高鐵話你知之三|高鐵月台「彩色地標」要怎樣看?

2024-01-03

高鐵話你知之四|高鐵為何沒有安全帶?

2024-01-22

高鐵話你知之五|坐高鐵不想被噪音騷擾?有靜音車廂

2024-03-11

高鐵話你知之六|高鐵為何很少「通宵車」?

2025-01-24

高鐵話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鐵為何不載客?

2025-02-05

高鐵話你知之一|列車座位為甚麼沒有E?

2023-12-04

高鐵話你知之二|買了無座票=全程站?「三色燈密碼」幫你找空位

2023-12-26

高鐵話你知之三|高鐵月台「彩色地標」要怎樣看?

2024-01-03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一條問題分高下

2025-05-02
1997年5月7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中國光明工程

「中國光明工程」進入實施階段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