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5周年|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未來重建續推動深港交流

編輯︰王子傑

  深圳羅湖口岸聯檢大樓在1986年落成啟用,是連接內地與香港最重要的通道之一,也是早期香港人「北上」的必經之地。改革開放40多年來,羅湖口岸雖然只是浪潮當中一個小小關節點,但它對於深港兩地居民而言至關重要,大大促進雙方互通有無、共同前行。

  時值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深圳口岸辦在今年5月發布招標公告,內容提及羅湖口岸將會改造重建。在未來,羅湖口岸將繼續是一道「橋樑」,一方面見證國家改革開放步伐往前邁進,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推動深港交流發展。

香港回歸25周年|羅湖口岸|中國曾經不為人知的「南大門」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1914年,羅湖口岸的前身羅湖稅關分卡。(網上圖片)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改革開放初期的羅湖口岸及羅湖橋。(網上圖片)

  早在1906年,分隔深圳與香港的深圳河上,就有一道長約32米的「羅湖橋」。40多年後的1950年,羅湖邊檢站成立,羅湖口岸獲批成為國家對外開放口岸,自此起是中國的「南大門」。不過,這時候的羅湖口岸,也只是邊檢人員用木板搭起的一間簡陋房屋,沒有「廣東省公安廳邊防局深圳檢查站」的牌子,誰也不會知道這地方,竟會是深圳在改革開放前的唯一陸路口岸。

  及至1980年代,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口岸經濟帶因而迅速發展。1986年,12層樓高、南北各附3層,並且毗鄰深圳機場城市候機樓及深圳火車站的羅湖口岸聯檢大樓建成啟用,羅湖橋同時亦被改建成全新的雙層通道橋,將出入境人流分開。對於深圳及香港臨近羅湖口岸的民眾而言,羅湖口岸更像是一道隨意門,方便快捷地連接兩地。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1982年時的羅湖口岸,那時候現在熟悉的羅湖口岸聯檢大樓還未出現。(網上圖片)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1988年6月,羅湖口岸尤其在假日都會人來人往。(網上圖片)

香港回歸25周年|羅湖口岸|重建後推動深港交通「通勤化」

  增強交流的同時,羅湖口岸也大力促進經濟發展。在當時已是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帶動下,羅湖口岸周邊住房、商業被激發活力。港人也因羅湖口岸的發展完善,獲得實實在在的便利。例如在1988年,中國第一套邊防檢查電腦查驗系統在羅湖口岸港澳旅客檢查通道啟用,檢查模式從手工記錄轉變成電子錄入。慢慢地,「打蛇餅」也變成了集體回憶。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羅湖口岸在1988年率先啟用全國首套邊防檢查計算機驗證系統。(網上圖片)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上一代人對於羅湖口岸最深刻的印象非「打蛇餅」莫屬。(網上圖片)

  早在今年1月,深圳火車站就已接入贛深高鐵,臨近的羅湖口岸成為繼福田高鐵站後,第二個連接高鐵的深港口岸。羅湖口岸未來的重建規劃,也將會接軌香港東鐵線北延線,使北部都會區接入國家高鐵網。隨着東鐵線過海段開通,「北延南拓」下,羅湖便捷直達港島,進一步推動深港雙城交通「通勤化」,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帶來新機會。

  從羅湖口岸的過去,可以一窺中國的滄桑巨變,也能側面了解邊陲小鎮茁壯成長的「深圳奇迹」。至於羅湖口岸的未來,更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契機之一。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有30多年歷史的羅湖口岸未來會改造重建,接軌香港的東鐵線北延線,並使北部都會區接入國家高鐵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一陣不如去唱K」 卡拉OK開啟全民娛樂時代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蛻變史 世界小商品之都始於「雞毛換糖」

2:01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回歸25周年北上港人申領內地居住證享有內地居民同等福利

香港回歸25周年|北上港人申領內地居住證 享有內地居民同等福利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掀大規模出國留學潮

改革開放|鄧小平一句話 推動大規模出國留學潮 中國學子走向世界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報警電話「110」廣州首創

改革開放|報警電話「110」廣州首創 背後故事同轉盤電話有關

2:12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國產遊戲機小霸王80、90後的童年恩物

國產遊戲機小霸王 80、90後的童年恩物

香港回歸紀念塔

   在大埔海濱公園裏,有一座高32.4米的香港回歸紀念塔,回歸塔牌匾由前新華社分社社長周南題詞。   紀念塔以木材為建築材料,分上下兩層,設計為螺旋形建築。遊人登上紀念塔,可將吐露港迷人景致盡收眼底,更可以遠眺八仙嶺及馬鞍山的景色。而這座建築物建於大埔海濱公園裏,當中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

  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地,正是當年英國接管新界時英軍登陸之處。

  1898年,英國強迫滿清政府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島嶼「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在1899年4月16日,港英政府在大埔舉行接管新界的儀式,而當時這批英軍登岸的地方正是現時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之處。

 ...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珠海

改革開放|一窮二白到GDP破4000億 珠海如何從小漁村變大都市?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06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1:48

極地科考船人性化設計 「雪龍2」Wi-Fi全覆蓋 菜式不重複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2:50

香港最後私營屋邨 大坑西邨重建清拆 財爺亦是舊街坊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1:54

一帶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國方案」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編輯之選

中國政治文明為何是獨一份的存在?

香港大學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香港大學是為中國而建立

編輯之選

「中國何以為中國」?從政治文明的角度解讀

凡出言 信為先;訴與妄 奚可焉

  這句名言出自李毓秀《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加以演說而成。

  孔子曾說過:「假使一個人沒有守住信用,就不知道他還有甚麼可以取法的了。」也就是說,即使具備了許多才能學問,若沒有了「信」,在社會上就行不通!

  就像一部性能優越的汽車,具備了頂尖功能,若不加油,也不能在路上飛馳。

  孔子晚年時,有一個小邾國的大夫,進獻句繹這塊土地投奔魯國,為了求得安全,一般人都...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