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5-31
端午節將至,又是龍舟競渡的時候了。龍舟在廣東地區有着悠久的歷史,每到此時不少鄕村傳統都有賽龍舟活動,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平安。這些龍舟,原來都深藏在水底中,每到端午節前,眾人才合力在水中「撈」起來。這個名為「起龍」的儀式每年都吸引不少人圍觀,是一個帶點神秘卻又充滿古老智慧的端午節傳統。
在廣州荔灣泮塘,端午節賽龍舟已有數百年歷史,是泮塘聞名遐邇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村民已開始為龍舟作準備,這一天,就有「起龍」的儀式,那就是把龍舟從水中「起」出水面的過程。
為甚麼龍舟要「埋」在水底下?
端午節|龍舟深埋水底 隔絕空氣免侵蝕
因為南方屬亞熱帶氣候,多雨潮濕的天氣令以木材製造的龍舟不容易被保存。於是,當年的村民想到了一個獨特的收藏方法,一方面以密度較高的坤甸木製作龍舟,令結構更堅固耐用;另一方面則把龍舟的船身藏進河底下,以濕滑的河床泥土完全覆蓋龍船,泥土隔絕空氣,減少木材受到空氣中的侵蝕,以保存龍舟的「身體」。這樣保存的龍舟,能歷經數十年而不會損壞。
整個「起龍」儀式包括祈福、起龍船、清洗裝飾,以及試水等環節。當天,在鑼鼓聲下,全村總動員在河中排列兩行, 各人在河底下掏挖船內的泥沙、搖動船底的泥漿,然後合力抽起船身,廣州老語說「四月八,龍船透底挖」,就是這個過程了。
端午節|百人合力「起龍」 400年老龍舟浮水面
龍舟慢慢向上升至河面時,村民們開始用水桶把龍舟內的水、淤泥和雜草一桶一桶地清理,直至龍舟完全潔淨為止。近百名村民同心協力地水中為龍舟沖洗,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個時候,龍舟已完全浮在水面上。龍舟便準備好,可以進行划扒測試龍舟的狀況了。
泮塘所起出的龍舟共有7條,以首約、二約、三約等命名,其中三約、亦稱為「仁威」老龍舟,屬傳統龍舟,具有400多年歷史。「仁威」龍舟身長約40米,划龍舟的槳手達72人,連鼓手等人最多能坐80多人。
端午節|接「龍膥」祈求平安 傳承千年文化
伴隨「起龍」儀式的,還有一個名為「散龍膥」(膥:粵音 村,在廣東方言中有蛋或卵的意思),也是具有數百年的歷史習俗。「散龍膥」是廣州方言,即拋下龍蛋的意思。
在鼓聲帶動下,由現場身穿龍舟服裝的人把用三華李代表的「龍蛋」從高處撒下,下面的遊人紛紛倒轉打開的雨傘、鬥笠、草帽等,用來盛着這些從天而下的祝福,祈求平安。
廣州扒龍舟已有1,100多年歷史,從宋代開始,扒龍舟逐漸成為老百姓喜愛的習俗。1994年,廣州市政府將端午節定為龍舟節,並且在嶺南形成了一整套「起龍」、「采青」、「賽龍」、「藏龍」、「散龍」的儀式,是南方極為重視的傳統節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