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5000年的慶陽香包 從端午藥袋到億元產業

編輯︰聞華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糭子、佩香囊等習俗。甘肅慶陽被稱為「中國香包刺繡之鄉」,傳說端午佩戴香包的習俗已有5,000年歷史,慶陽香包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當地文化名片。當地有約5萬人從事慶陽香包產業,年產值逾億元人民幣,產品銷往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如今的慶陽人來說,小小的香包不僅寄託了避災祈福的願望,亦是脫貧致富的「寶藏」。

慶陽香包起源 與《黃帝內經》有關?

  慶陽地區有端午節佩戴「絀絀(粵音:絕 普通話:zyut3)」的習俗,據傳已有5,000年歷史,源自《黃帝內經》作者歧伯所佩戴的藥袋。「絀」在古代是指一種縫紉方式,後來演變為慶陽香包的代稱。

  慶陽香包兼具立體造型、平面刺繡工藝,涉及畫圖樣、製版、黏合、裁剪、縫合等多道工序,有單面、雙面掛件、擺件等約500種樣式。

當代中國-文化傳承-慶陽香包
慶陽香包目前有約500種樣式,慶陽政府於2002年起每年舉辦香包節,傳承非遺文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60年代前後,慶陽香包製作一度沉寂,近20年來又逐漸走向復興。2002年,慶陽市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中國香包刺繡之鄉」,香包繡製技藝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目前,慶陽市刺繡、香包相關企業超過130家,從業人員數萬人,香包相關產業年產值逾億元人民幣,產品銷往美國、日本、歐盟、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批「繡娘」走出農村,將香包文化帶到全國、乃至海外,令香包成為慶陽市的文化名片。

慶陽香包非遺傳承人 培訓村民助脫貧

      非遺傳承人、慶陽香包繡製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負責人劉蘭芳,就是其中之一。

  她製作香包已有30多年,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帶領鄉親們走出貧困。2019年,她在精準扶貧村培訓出超過2,100名「巧手」,其中超過1,600人是來自貧困家庭的女女性,有超過40個貧困家庭受到幫助,人均年收入超過萬元人民幣。

當代中國-文化傳承-慶陽香包
2020年疫情期間,慶陽香包非遺傳承人劉蘭芳,組織縫製了515個平安香包,將有消炎作用的中草藥縫入其內,送到湖北武漢,引發關注。(網上圖片)

      自2014年開始,劉蘭芳多次參加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將慶陽香包文化帶到美國、日本、歐洲等地;2015年曾經在美國耶魯大學等知名學府演講,分享香包文化和創業故事。

      劉蘭芳回憶,當年他們背着麻袋、坐着汽車去賣香包,費盡口舌,但效果不好;如今坐在家中,透過電商平台,就能將慶陽香包賣到世界各地,「希望能繼續追隨時代發展的腳步,讓傳統民俗文化走得更遠」。

      延伸閱讀:$24億生意乘風而起 濰坊風箏放飛古城夢想

王星記扇

改革開放|從公有制、承包責任制到市場化 杭州非遺王星記扇廠浴火重生

科技守護傳統文化 AI「找回」20萬頁古籍

中華千年醫藥文明 中醫針灸獲逾百國家認可使用

2:02

「復活」千年文明記憶 全中國只有1000人的古籍修復師

1:54

四大名繡|百種針法造就「雙面」蜀繡 李子柒花一年做一件衫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端午美食|一文睇清特色甜糭 「南鹹北甜」有例外?

端午美食|糉子大比拼 奇特新式糉和經典傳統糉各來一隻?

傳承5000年的慶陽香包 從端午藥袋到億元產業

深圳龍舟賽

端午節好去處|盤點深圳四大龍舟賽 180年觀瀾龍舟有甚麼看點?

1:44

端午節|中國唯一!福建古村「夜賽龍舟」傳承600年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端午龍舟飯cover

端午節|不止食糉 廣東水鄉端午吃龍舟飯 具四大特色

2:28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直通廣州-廣州端午起龍cover

端午節|廣州過百年龍舟「起龍」 深埋泥床原來有這好處?!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