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4-18
「光棍」這用語,對香港人而言一點都不陌生,人人都知道就是「單身一族」的意思。原來這個詞彙早在元朝已有,最開始是代指流氓、無賴,那甚麼時候開始代指「單身漢」的呢?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這諺語中的「光棍佬」,便是騙子的意思。民間一直稱無賴、流氓一類人物為「光棍」。在《元曲選·殺狗勸夫》楔子中有:「卻信着這兩個光棍,搬壞了俺一家兒也。」明清兩代,「光棍」成為官方對流氓的通稱,《大清律》中則有「光棍例」,用來處置流氓罪。
「光棍」代指單身的用法,早在明代已經出現,例如明代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中「小牛又不曾有妻小,是個光棍哩」一句,這裏的「光棍」就是「單身漢」的意思。
但在明清兩代,乃至民國時期,「光棍」大多數時候仍是「流氓」的意思,代指「單身」的用法較少。在「北大語料庫」中查詢可得,明代語料中出現「光棍」一詞的共有143例,當中意為「單身漢」的不足10例。
有研究指出,「光棍」代指「單身漢」成為主流用法,要到1949年之後。在「北大語料庫」中查詢可得,1950年代語料中出現「光棍」一詞的共有83例,絕大多數都是「單身漢」的意思。
到1993年,南京大學四名學生每晚舉行「臥談會」,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並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數字1象徵「單身」)作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
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裏的一種校園文化。隨後,這個節日被帶進社會,成為單身男女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