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車齊響:轟

   三車聚在一起成會是甚麼場景?「轟」,就是指很多車子一同發出的聲音,如轟隆轟隆,形容巨大的響聲。

   《說文》:「轟,羣車聲也。从三車。」我們平常會用轟隆轟隆,原來另一個四字詞也有趣,那就是「轟轟闐闐。」《文選.左太沖〈蜀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劉良注:「轟轟闐闐,車馬聲。」

   「轟」又有衝擊的意思。金代元好問〈遊承天懸泉〉:「并州之山水所洑,駭浪幾轟山石裂。」元代關漢卿《閨怨佳人拜月亭.第二折》:「當日天色又昏暗,到着大風,下着大雨,早是趕不上大隊。又被哨馬趕上,轟散俺子母兩人,不知阿者那去了。」就是形容兩母子被拆散了。

   「轟」也古代小說中,又有表示驅逐的意思。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我是公婆娶來的,我妹子請來的,只怕你轟我不動!」清代的女子,也表現出霸氣一面。

相關標籤

空寥寥

  當看到空間甚麼都沒有,或陳設少得很時,你可能會說:「這間房空撩撩的,甚麼都沒有。」廣東人形容空間沒甚麼擺設,會說「空撩撩」。   這個字其實正確的寫法是「空寥寥」。

  詹憲慈《廣州語本字》:「寥寥者,空也。俗讀寥,若醋餾魚之餾。」這個字在古代已經出現,徐鉉(916-991)及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本中,「寥」是「廫」的篆形及別字,解作空渺、空虛、空曠,如西漢神仙人物傳記《列仙傳·安期先生》載琊阜千歲老人的故事,作者就用「寥寥安期,虛質高清」來形容無所事事或空虛...

老豆 原來係尊稱?  

   在廣東話當中,父親、爸爸又稱為「老豆」,可能不少人都覺得這個稱呼有點粗俗,其實背後有典故,最初還稱得上是一個尊稱。

  有一種說法指,老豆是由「老竇」演化而來的。中國古代經典文學作品《三字經》匯總就有四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燕山是五代時期的人,本名竇禹鈞;燕山就是他老家幽州附近的一座山。

  這位竇燕山養育的五名兒子,相繼通過科舉成為棟樑,為朝廷所效力。由於家中人才輩出,因此大家都說竇燕山教子有...

狼過華秀隻狗

  形容一個人為人處事用心狠毒,我們通常都會用到凶狠毒辣、残暴不仁等等的形容詞,但在廣東諺語當中,就有一句既生動又帶有同等意思的句子,這句正是「狼過華秀隻狗」。   究竟「華秀」是何人,他養的狗又為何會以兇狠而聞名?

  據說,從前佛山有一個名為華秀的茶葉商,他的其中一項技能就是鬥狗。在他生活的時代,「鬥狗賭錢」是閒時的娛樂之一,所以相中一隻兇狠的狗某程度而言是可以為自己帶來一大筆財富。華秀千挑萬選之下,就找到一隻相當威猛的狗,為他帶來多場連勝。這隻「華秀的狗」甚至在街上看到紙老虎也會即時撲上去嘶咬,兇狠無比。

 ...

是月還是朋:朤

  由四個月組成的「朤」(音:朗)是一個古字,跟「朗」同音同義,本意是明亮晴朗。

  這個字出自《西江賦》,當中有不少複雜的字和詞,大多比較拗口,亦不常見。後來收錄在《康熙字典》中。

  這個字,用法頗多。

  「朤朤乾坤,捨我其誰。」乾坤是《周易》中的兩個卦名,這裏指天地、宇宙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天空朤朤,任鳥兒高飛。」也是指天清氣明,鳥兒可高飛。

  「朤朤脆脆」就是...

直立的人:矗

  香港地小人多,商業中心區大廈「矗立」,高聳入雲,「矗立」的「矗」(音:速),就是由三個「直」字組成的常用三疊字,表示筆直。

  有趣的是,「矗立」現代用來指大廈或物件,可古代,用來形容人,高大而筆直地挺立。

  「矗立」一詞出自宋·秦觀《遊湯泉記》:「自定山轉而西,服光晷,薄星辰,亙二百里,迅馳而矗立,妬危而恬壯,分秀而取奇。」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郭秀才》:「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飛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

三手真扒手:掱

  正常人只有兩隻手,三隻手我們就叫做「扒手」,即小偷的意思,原來真有其字:「掱」(音:扒)。 

  正常人只有左右手,是「正常的手、掩護的手」 ,第三隻手代表「偷竊之手」,即為扒手,是貼身的小偷。我們常寫的「扒手」,其實正寫是「掱手」。

  掱這個字音近「巴」。「巴」本意為「附着」、「黏着」的意思,扒手一般喜歡黏在人背後或身邊,一有機會就把手伸進人的衣物中進行偷竊。「掱手」也就是手多多,擅自拿別...

源自中國的「丼」

  在日式料理中,大家應該見過「日式蒲汁鰻魚丼」、「日式照燒雞排丼」等食物名稱,別以為這個「丼」字是日本字,原來源自中國。

  早在宋朝的《集韻》已有記載,「丼」是一個象聲詞,音dam2,意思是拋一塊石頭入落井裏所發出的聲音。

  例如:「那個女仔靚到丼一聲!」「那個男孩丼咗個玩具落水!」簡單而言,就是投擲物件入水中的聲音。

  在日本,這個字的發音和用法則完全不同。日文發音為「噹」,是蓋飯的意思。它又可以表示用來作裝飯的大...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特首都用的潮語:「世一」

  「世一奪金!張家朗亞錦賽再封王」、「MIRROR世一!」⋯⋯近年「世一」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新聞報道的標題上,到底「世一」是何解?可以在甚麼情況下使用?

   「世一」其實是「世界第一」的縮略語,意指無與倫比,常用於粉絲對偶像的稱讚,亦可以套用在不同的事物上,例如「世一咖喱魚蛋」,用作歌頌和讚美咖喱魚蛋的美味。除此之外,「世一」亦常被用作讚歎驚艷絕倫的美景。

   「世一」此潮語在香港廣泛使用,早在2021年度已榮登Google香港熱搜第一位,由此可見...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二十四氣節中的重要日子,習俗之一是家家戶戶都在這天趕回家「做冬」,北方人更有吃餃子的習慣,於是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原來背後有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一個醫術高明的人,某年在辭官返鄉時,正逢嚴寒的冬季,見到許多百姓沒有足夠的衣服及食物,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凍壞了。

  於是,張仲景叫徒弟們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剁碎放在鍋子裏煮,然後將這些餡料用麵皮包着,分給受寒冷天氣侵襲的百姓,治癒了很多...

家家搗米做湯圓 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日,北方人吃餃子,而南方人則愛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明朝時便有諺語:「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這個典故來自一個悲天憫人的故事。

  民間傳說,閩南有一個貧困家庭,育有一名女兒。臨近冬至,妻子卻病逝了,為籌斂葬費,父親被迫賣女葬妻,女兒知道後當場昏厥,父親慌忙買一碗熱湯、加幾個糯米圓餵給她吃,女兒終於醒過來了。後來女兒被賣到富人家當奴婢,女兒冬至掛念父親,便在家中大門掛兩個糯米圓,希望父親看見,來和她見面。父女倆最終有沒有見面...

冬至 是冬天開始還是結束?

  冬至,很多人以為是冬天到來,實際卻是「冬天到此為止」的意思。

  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人重要的節日之一,一家大小會提早下班回家吃豐盛的晚飯,團團圓圓,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為甚麼呢?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中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日照最短、黑夜最長。過了這天,日照時間開始逐漸增長,古人認為...

冬至下場雪 夏至水滿江  

   冬至自古以來就是很重要的節氣,在中國部分地區,甚至有「冬大過年」的說法,有關「冬至」的諺語也特別多。

  「冬至」屬於三九嚴寒的時節,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當天的日照時間最短,夜晚最長。

  古人認為,可透過冬至預示未來的天氣情況。北方有一句農諺是「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意思就是只要冬至那天下雪,那麼整個冬天都不會缺少降雪,而且來年雨水增多,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對於農民可謂是個好兆頭。

  另一句農...

「元宇宙」源自電影《雪崩》?

  近年,多家科技企業爭相投入「元宇宙」領域,這個概念風頭一時無兩。元宇宙更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的「2021年度十大網路用語」。不過元宇宙究竟是甚麼?

  元宇宙英文為「Metaverse」,它並非一種技術,而是一個概念。此概念始於1992年的美國科幻小說《雪崩》,小說中,用戶只需戴上耳機和眼鏡,就可以通過「Avatar」(虛擬化身)在一個虛擬三維世界中自由活動,而作者將這個空間稱為元宇宙。

  致力發展元宇宙科技的Facebook就曾經形容它為一個...

YYDS

  如果你會到微博追星、觀看偶像的報道,或是與其他歌迷影迷分享偶像的消息,那麼你一定在追星帖文中見過「YYDS」這個流行語。YYDS究竟是甚麼意思?連內地當紅藝人楊洋亦忍不住提出這樣的問題。

  女演員沈月也曾在參加節目時被問有關YYDS的意思,她誤以為是指「永遠單身」。其實YYDS即是永遠的神「yong3 yuan3 de shen2」的漢語拼音縮寫,泛指「大神級別難以超越」的意思,最初大多用來形容電競選手。 

  內地遊戲主播在直播過程中會將自己敬佩的團隊稱為「永遠的神」,久而久之YY...

網絡白目

  在廣東俗語當中,我們會以「反白眼」來形容及表現失望、無奈等,原來在閩南語當中(主要是台灣閩南語),也有俗語與白眼有關,那是甚麼呢?       

  答案是:「白目」。閩南語當中的「白目」,與廣東俗語的「反白眼」在意思上有頗大分別。「白目」直接的解釋就是雙眼只有眼白,沒有瞳孔的眼睛,也就是有眼無珠的意思。因此,「白目」在閩南語中,會用來形容搞不清楚狀況、不識相、亂說話、自作聰明的人。而這種人,往往是最容易闖禍。 

  還有一個網絡用語是由「白目...

金坷垃  

  大約在十幾年前,有一個被內地網民大肆嘲笑的廣告,推銷一款叫「金坷垃」的肥料添加劑,由於廣告內容誇張又土氣十足,成為內地網民惡搞及揶揄的對象,甚至連中國台灣地區的電視台也有相關報道,絕對是一代網民的集體回憶。

  「金坷垃」這個名字,意思就是「如黃金的坷垃」。坷垃這個詞,原是女真語,女真人入主中原後,坷垃一詞融入河南、山東、山西等黃河以北地區各地方言當中。坷垃在女真語中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團結,作動詞用;二是泥土塊的意思。隨着時間變遷,坷垃成為了河南、山東、山西等地的一個土話,通常來形容泥土。

  由於上述產...

拋媚眼

  眼睛是心靈之窗,可以流露不同的情感,有時勝過千言萬語。擁有一雙迷人的眼睛是不少人所渴望的,有些人更能用一個眼神就可以顛倒眾生,也有不少女生通過眼神傳情達意,因而引伸出「拋媚眼」的說法。

  所謂「媚眼」,意思就是嬌媚迷人的眼睛或眼神。在古代不少文人也將「媚眼」放進文學作品當中,例如隋代詩人的詩《後園宴》中,其中兩句是「媚眼臨歌扇,嬌香出舞衣。」另外,唐代文人張祜的詩《贈內人》:「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唯看宿燕窠」也有使用「媚眼」此詞。

  至於「抛媚眼」,廣東話有時稱為「拋生藕」,通常...

傻眼

  近年很流行迷因圖這種網絡文化,可是那些圖有時會被一些網民說是會讓人看得「傻眼」。

  「傻眼」就是愣住的意思,多用於表達無法置信的震驚,單從字面就很容易了解到,就是看了就傻了。在廣東話當中可能我們較少會說這個詞,但在普通話當中這就是一個常用詞。

  作家馬南邨曾在其60年代的作品《燕山夜話·從三到萬》中用到「傻眼」一詞:「殊不知他根本還不曾入門,只學會一、二、三,對於所謂『六書』等...

無眼屎 乾淨盲

  不少人認為過去的事沒甚麼值得留戀,也沒甚麼值得後悔,因此這些人會在一段戀情結束後,將與對方有關的東西扔進垃圾筒內,實行來個「無眼屎乾淨盲」。

  「無眼屎乾淨盲」這句廣東話俗語,是有着眼不見心不煩的意思。至於如何解讀這句俗語,坊間流傳了不同的版本。其中一個版本是據說盲人多眼屎,如果「無眼屎」,便不是真盲而是裝瞎,用作比喻對某些事情只當作看不見,是不想過問的意思。

   另一個說法是指人有眼屎便會弄得眼睛不舒服,因此沒有眼屎的時候,即使是盲也...

情人眼裏出西施

  愛情使人盲目,每當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一對看似並不匹配的情侶仍能擦出愛的火花,很多時會想到「情人眼裏出西施」這句話語。那麼到底歷史上是哪位人物最先有這樣的體會?

  「情人眼裏出西施」原話出自宋代詩話《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的兩句:「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裏有西施」。本意是指在情人的眼中,對方都如同西施一樣美麗。

  不過,這句話卻是出自一個與愛情完全無關的故事。

  相傳在春秋時期,當時一名居住在越國都城外的樵夫秦仁,機緣巧合地在路上遇到三名正在逃亡的女子。

  三...

仇人見面 分外眼紅;恩人相見 分外眼青

  足球新聞常會以一句「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來形容位處同一城市的兩支球隊的對賽。「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這句俗語,是指一對仇敵相遇時出現近乎失控的情緒狀態。

  所謂的「眼紅」就是二人都被對方激怒而呈現出來的激動樣子,因為人類情緒激動的時候,全身血液運行加快,有可能使眼睛的微絲血管膨脹,令眼白出現紅血絲,因而有「眼紅」情況。因此,有人便以這個生理反應來形容仇人相見的瞬間,意指當敵對的雙方彼此相逢時,格外怒不可遏。 

  這一句特別多用來形容同一地方的兩支球...

食貓麵 識貌面

  形容打工仔被老闆無故責罵,會說「食貓麵」,它的由來是?

  「食貓麵」這句廣東話俗語意思是被罵、捱批評,是由「識貌面」演變過來的。「貌面」即是臉色嘴臉,而讓人「識貌面」本是指板起臉孔給人看,展露不悅的臉色讓對方知道自己有所不滿。由於有見罵人者的面色一般都不太好看,因此後來就有人就以「識貌面」去形容被狠狠批評的情境,久而久之人們就以「識貌面」的諧音「食貓麵...

不能見光的貓膩

  在廣東俗語當中,不少會用上「貓」字,例如「出貓」、「食貓麵」、「食死貓」等,原來在北京也有俗語與貓有關的,這就是老北京話中的「貓膩」。

  「貓膩」是老北京話,形容偷偷摸摸、不見得光的黑箱操作,也可指是一件事情中的陰謀,就是不能讓人知道的事。

  對於「貓膩」一詞的由來,在北京城內有一個說法,說這個俗語是來自京城西南面的牛街。牛街是北京市內回民聚居之地,「貓膩」一開始寫作「嗎兒逆」或「碼兒妮」,而這兩個詞源自波斯語「Ma‘nee”」,...

狗口長不出象牙

  形容別人口中總說出不好的話,惹人生厭,我們會說「狗口長不出象牙」,這個俗語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象牙是雕刻藝術品的上等原料,產於南方,往來中原的路途遙遠,而且山高路險,相當危險,但由於價錢高,利潤豐厚,因此象牙商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險也要從事這門生意。

  民間傳說,有商人為了讓旅途更安全,特意養了一隻狼狗,陪他千里往返。一次在路上遇到強盜打劫,狼狗咬傷強盜救了主人。此後,主人更加善待狼狗,狗也...

大雪兆豐年 無雪要遭殃  

  今天(12月7日)是「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在古代,大雪時期的天氣對農作物收成還有重要啟示。

  「大雪」到臨,北方地區會受冷空氣影響,經常出現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積雪。

  對於農家來說,這個節氣又隱藏着甚麼啟示呢?北方有俗語:「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意思就是大雪當日有下雪的話,就預兆將迎來一個豐收之年;沒下雪的話就要遭殃。

  究其原因,雪是水凍結的形態,大雪下雪意味着冬天下雪量充足,能...

狗咬狗骨

  廣東話俗語「狗咬狗骨」是用來形容同夥之間自相殘殺,或是彼此勾心鬥角。雖然狗喜歡啃骨頭,但理應不會無故傷害同類,更不至於咬同類的骨頭吧?

  廣東人用「狗咬狗骨」來形容此行為,所強調的不是殘殺、爭執,而是強調這是內訌,是同夥間的不和,因而比與異類爭執更為殘忍。在中國歷代皇朝的權力鬥爭上,有兩件「狗咬狗骨」的事最深入民心,其一是「玄武門之變」,唐朝李世民殺死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成功奪取太子之位;其二是曹操兩子的「煮豆燃萁」故...

吳牛喘月

  「吳牛喘月」這個成語,與天氣炎熱有關?具體是甚麼意思呢?

  「吳牛喘月」典故最早出現於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佚文》,「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此句意思是吳地(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牛生性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因懼怕酷暑而嚇得氣喘不已。

  此外,南朝《世說新語》中也有相關的故事,一位名為滿奮的大臣,從小生活在南方,特別怕冷,在洛陽冬...

「汗流浹背」與「汗出沾背」

  人們常以「汗流浹背」來形容天氣炎熱或是工作辛勞。

  不過,原來「汗流浹背」這成語並不單是指天氣熱或工作辛勞,而是有另一重意義。「汗流浹背」原作「汗出沾背」,出自《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漢文帝劉恆即位後,原來的右丞相陳平認為太尉周勃平定呂氏之亂,鞏固漢室的天下,功勞比自己大很多,於是自願將群臣之首的右丞相位置相讓,自己降為地位較低的左丞相。

 ...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