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旅遊成風 黃金周莫高窟大熱須人流管制

撰文︰潘少權

  黃金周假期,長城擠滿了人,敦煌卻不一樣,因為敦煌為了保育,早在多年前已實施了人流管制;不但規定每天進入敦煌莫高窟的人數,還規定每小時有多少人可以進入,即使每天進入石窟的人數,也有限制。

敦煌莫高窟壁畫顏料易脫落 嚴控人流減慢衰退

  這也難怪。石窟十分脆弱,洞室面積小,壁畫和雕塑都是泥土、麥草和木頭搭建,壁畫顏料是礦物質,這些都會隨着時間而慢慢衰亡,所以控制人流,減少石窟「承受」旅客二氧化碳含量是十分重要。

現時敦煌研究院致力將壁畫數碼化,數碼化的過程並不容易,1平方米的敦煌壁畫,需要拍攝200到300張照片。(圖片來源:Getty)
現時敦煌研究院致力將壁畫數碼化,數碼化的過程並不容易,1平方米的敦煌壁畫,需要拍攝200到300張照片。(圖片來源:Getty)

敦煌莫高窟壁 全球現存最豐富佛教藝術地標

  莫高窟,由一個和尚開始。公元366年樂尊路經此地,見金光萬丈,如見萬佛,便在附近岩壁開鑿了第一個洞窟。之後歷經多個朝代,千多年擴大修建,有洞窟700多個,壁畫幾萬平方米、塑像2,000多尊,是全球現存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標。

  延伸閱讀中華文化守護者「敦煌女兒」樊錦詩

要完整保育一個洞窟並不簡單,一個20平方米洞窟壁畫的複製,需要6個人不間斷地工作2至3個月才能完成。(圖片來源:Getty)
要完整保育一個洞窟並不簡單,一個20平方米洞窟壁畫的複製,需要6個人不間斷地工作2至3個月才能完成。(圖片來源:Getty)

敦煌莫高窟畫風隨朝代變化 具美術研究價值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多元,有佛像經變文、佛教故事史迹,還有供養人和裝飾圖案等題材,其中更有不少當時日常生活的描述。

  畫風隨朝代而變,更見其精華。每個石窟大小不一,既是小佛寺,又像微型博物館。有的雄渾有力,有的瑰麗婉約,呈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從歷史看,敦煌不算中國領土,只在唐、元兩代屬於中國,而唐、元、清的新疆都鮮有受中華文化影響,加上五代以前的畫作多已散失,故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證據,對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甚有價值的圖像。

敦煌《五百强盗成佛》壁畫,此畫作於約538-539年間,从畫上披挂馬甲的戰馬,可見當時騎戰的發達程度。(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敦煌《五百强盗成佛》壁畫,此畫作於約538-539年間,从畫上披挂馬甲的戰馬,可見當時騎戰的發達程度。(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鬆軟,並不適合製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為木骨泥塑,先以木頭砌骨架,再用泥土和麥草塑像,後塗色彩。部分洞窟的塑像粗糙拙劣,一看便知道是「A貨」,果是元清後人重塑。有趣的是,五代和宋時期的洞窟現存百多個,多為改建、重繪的前朝窟室,主要是佛壇窟和殿堂窟。在別人的壁畫上再畫另外一幅,任何人均有興趣想知道後面是甚麼樣子。

  延伸閱讀《敦煌:生而傳奇》劇情式紀錄片 揭秘敦煌傳奇

這是位於419號洞窟內的其中一幅壁畫。(圖片來源:Getty)
這是位於419號洞窟內的其中一幅壁畫。(圖片來源:Getty)

千年佛教興盛處敦煌 隨絲綢之路衰落塵封大漠

  絲綢之路的興旺成就了敦煌,熙來攘往的人,既有僧侶軍士,更有商賈販客。他們遊走千年,把東方的瓷器、茶葉、絲綢運去西方,又把西方的佛經、香料、辣椒帶來東方。

這幅位於257號洞窟內的壁畫,可以反映出北魏當時的建築特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幅位於257號洞窟內的壁畫,可以反映出北魏當時的建築特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明朝時嘉裕關被封閉,沙洲居民被迫內遷,敦煌淪為游牧之地,絲綢之路繁華不再,石窿建造亦戛然而止,千年佛教興盛處,塵封大漠之中。

  延伸閱讀「雲遊」博物館 安坐家中享受文化盛宴

經過數碼化後展現的壁畫,可以讓遊客親手接觸,又不會損害壁畫。(網上圖片)
經過數碼化後展現的壁畫,可以讓遊客親手接觸,又不會損害壁畫。(網上圖片)

  有誰料到,改革開放帶來千萬計的旅客,國家財政又大力資助保育,一帶一路更令敦煌再一次成為焦點。

  延伸閱讀80後「再造」莫高窟 保育大漠中的中國文化

相較於北京故宮每年近1,700萬人次的遊客數量,敦煌一年只有170萬遊客可以進場,原因是為了保護珍貴文物而限制參觀人流;但每年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是絡繹不絕。(圖片來源:Getty)
相較於北京故宮每年近1,700萬人次的遊客數量,敦煌一年只有170萬遊客可以進場,原因是為了保護珍貴文物而限制參觀人流;但每年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是絡繹不絕。(圖片來源:Getty)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1:57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訪華,是歷史上英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華。

英女王逝世|英女王訪華與鄧小平會面 解決香港問題 二度訪港 展現親和力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國策通識|甚麼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上海建設機器廠

改革開放|打破「鐵飯碗」「大鍋飯」 首間全員勞動合同制企業在上海誕生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10

60件文物

陝西考古幾誇張?每日出土60件文物

1:43
水下考古;長江口二號

水下考古幾神奇?「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 工程規模全球最大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北周武帝宇文邕

科技考古|北周武帝宇文邕真實容貌曝光 英年早逝極可能這原因

南海1500米海底考古大發現 兩艘明代沉船 逾10萬件文物

100周年|中國考古大發現(上):從河南小村出發 探尋文明起源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香港運動員

不斷更新|《香港機遇新里程》第4集 體育盛事 香港的主場經濟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風箏 女孩 男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叔叔,你真棒」滋潤人心

中國清朝,上朝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憶清帝國皇權太集中 阻礙變革的可能性

2020年11月24日
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

潮巴是傻瓜?  

  中國不同地方的不同方言,對於「傻瓜」有不同的稱呼,「潮巴」就是其一。

  傻瓜,意思就是糊塗而不明事理的人,通常用來開玩笑或罵人笨。而在山東的東部,傻瓜的方言說法就是「潮巴」。潮巴的普通話讀音是chao ba,這個方言詞語其實沒有一個統一寫法,因此在字面上有「超吧」、「朝吧」、「朝霸」等的寫法。 

  在山東東部地區,人們會以「潮」來形容一個人「傻」、「缺心眼」、「犯迷...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