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手作KOL 用500克黃金「神還原」三星堆面具

編輯︰紀小婷
撰文︰言寺

  三星堆的黃金面具巧奪天工,一經出土就震驚世人。手作KOL「才疏學淺的才淺」(下稱才淺)就不滿足於單單欣賞,更用500克價值20萬元的黃金,自己動手將其還原。除了黃金面具,才淺還製作了三星堆金杖,甚至用中國傳統手工藝製作了太空站的模型。一雙巧手和一顆傳承中國文化的心,令才淺在網絡上爆紅。

揭開三星堆神秘面紗 手作KOL才淺還原黃金面具

  才淺原名王莘閣,25歲的他一直鍾情手作,經常在網上觀看不同的短片自學。2017年,才淺製作了一把紫檀嵌銀梳,並把過程拍攝成影片,傳到了bilibili上。其後他便開啟了手工之旅,用木頭復刻各類動漫刀劍,頻密地上傳自己的作品。

  2019年,才淺放棄了原本的職業,成為全職up主(即在bilibili開設頻道的創作者),全心投入手作和影片。2020年,才淺更成為百大up主——bilibili的最高榮譽獎項,用以鼓勵優秀的創作者。

  除了手作,才淺對傳統文化和歷史亦十分關注。2021年3月,三星堆遺址的6個祭祀坑出土了500多件文物,當中最讓他內心澎湃的,是一張黃金面具殘片。面具非常厚重,但無需支撐就可獨自豎立,感到非常好奇之餘,才淺立即著手還原。

手作KOL還原三星堆面具01
手作KOL才淺花費20萬元,用500克黃金仿製了三星堆面具,還原度極高,在網絡上引發討論熱潮。(網上圖片)

  打造面具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隨時面臨不同的難題,例如敲打黃金的力度,不能太過用力,又要兼顧面具原本的尺寸。加上出土的面具並不完整,需要不斷翻查資料,才能準確了解面具耳朵的紋理及眉毛形狀。

  而最大難題就是復原鼻子,要維持面具的薄度,又不能太大力錘破,同時還要撫平捶打造成的褶皺,既需要無限的耐心,又需要過硬的技術。

手作KOL復原三星堆面具02
重新打造面具,難度最高的要數復原面具鼻子,既要掌握力度,又要撫平敲擊造成的褶皺。(網上圖片)

  經過15天的精心雕琢,黃金面具終於活現眼前,才淺感歎:「不得不佩服三千年前古匠人的智慧,那位(製作黃金面具的)工匠巧奪天工,也讓我產生了心意相通的感覺。」

  才淺用影片紀錄了整個打造的過程,上傳到bilibili後迅速爆紅,至今已累積超過一千萬點撃,就連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也注意到這件作品,還盛情邀請才淺來三星堆修復館工作。

手作KOL復原三星堆面具03
翻查歷史書、繪製模型圖、敲擊黃金薄片......為了高度還原黃金面具,手作KOL才淺不僅花費金錢、投入時間,更發揮自己的工匠精神。(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14年還原400多套漢服 「裝束復原」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挑戰不可能 手作KOL才淺複製三星堆金杖

  製作黃金面具還不夠過癮,幾個月後,才淺再次花費25萬元,復原了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金杖。而這一次製作,他足足花了4個月。

  製作過程中才淺再次遇到難題,光是黃金的成份比例調配已耗了一個月的時間。為了製作金杖紋路時不出現一絲錯誤,他事先在薄銅板上練習雕刻將近一個月。

  然而某一天,當再次仔細鑒賞金杖時,發現了一個問題:原來金杖上的圖案不止一條紋路,而是在不足一毫米的距離之間,刻了兩條紋路,而且線條非常工整,相互平行,肉眼看上去幾乎是一條線。「我感到深深的恐懼和絕望,就像是登山者遇上一座永遠無法逾越的高山一樣。」才淺以為自己的準備功夫都白費了。

  好在這時,他又想到了新的方法:改以壓刻的方式,用牛骨刀在黃金上補充一條紋路。經過幾個月的細緻壓刻,金杖終於成形了,達到了才淺心目中的標準。

手作KOL復原三星堆面具04
三星堆文化令手作KOL才淺心馳神往,在完成黃金面具的復原之後,又著手打造了金杖。(網上圖片)

傳承文化傳統 手作KOL才淺推廣中國非遺

  網上的爆紅沒有令才淺停步,反倒令他在推廣中國文化時候更有動力。2022年的第一條短片,他就自發到汕頭工廠學習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用這項古老的工藝複製了中國太空站,最終的成品既有科技感,又充滿文化氣息,既可從中感受中國科技的發展,又可窺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手作KOL復原中國太空站05
手作KOL用中國傳統手工藝花絲鑲嵌,製作出中國太空站的模型,造型精巧之餘,又富有科技感。(圖片來源:才淺影片截圖)

  才淺認為,每個人對工匠精神與文化傳承的理解都會存在差異,文化需要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才能傳遞下去。因此,他不止希望復刻文物,更會多加學習,以一雙靈巧的手、一顆熱熾的心、加上無畏無懼的工匠精神,向觀眾傳承中國傳統工藝文化。

  延伸閱讀驚艷康城影展的中國文化遺產 曾是皇家專屬技術

相關標籤
KOL
街市女畫家-趙衛紅

街市女畫家趙衛紅「左手煙火 右手詩意」 從賣菜到開畫展的奇妙人生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從天書到表情包 最古老甲骨文融入網絡時代

1:40

皮影戲登上4D舞台 「中國電影鼻祖」的新生之路

1年打造1億顆「水滴」 用特技營造「仙俠」方式打開京劇

25歲手作KOL 用500克黃金「神還原」三星堆面具

14年還原400多套漢服 「裝束復原」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2:02

KOL時代|專訪自得琴社:當中國古琴遇上哆啦A夢

2:01

廢棄材料製古風頭飾 女子「變廢為寶」傳承中國文化

時代英雄

李振聲——比肩袁隆平的農業科學家 要讓中國人家中裝滿糧

傑出名人

敦煌保育80年|「敦煌守護神」常書鴻 千年莫高一生守候

創新先鋒

「無創產前檢查之父」盧煜明

盧煜明獲任香港中大校長 帶你認識這位「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小城大事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運動健兒

2:22
巴黎殘奧WH2級單打亞軍陳浩源

「輪羽二哥」陳浩源再闖殘奧 勇奪銀牌突破個人成績

影視巨星

瓊瑤、《還珠格格》劇照

瓊瑤逝世|首部小說捧紅林青霞 《還珠格格》助亞視打低無綫

編輯推薦

盤點|中央三次贈港國寶大熊貓 重溫可愛瞬間

2:15

「熊臉識別」野生大熊貓 高科技守護中國國寶

四川大熊貓基地

四川「追貓」攻略!盤點3大熊貓基地 邂逅「花花」和它的小夥伴們

1:47

1800隻大熊貓

十大中國瀕危動物:「最可愛國寶」大熊貓

邊「玩」熊貓邊讀書?全國首個大熊貓學院正式招生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是「最有趣筍工」?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開幕 主打高科技互動保育體驗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18

香港古迹|堅尼地城魯班先師廟本月設免費導賞 細訴建築歷史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87年版《紅樓夢》取景地 成都這公園歷史底蘊深厚?

行山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腳比路長的道理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2002年12月27日
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正式動工

「飯圈」新解  

   早前看到一篇報道,標題是「為何『飯圈』戾氣這麼重」。「飯圈」不是吃飯的圈子嗎?為何會有戾氣?

   「飯圈」是指追星族組成的粉絲圈。粉絲是英文的「fans」的音譯而來,泛指一群熱衷於某一事物或者人物的人,當中的「fan」可音譯為「飯」,粉絲群體組成的圈子就被叫做「飯圈」。

   「飯圈」一詞在內地較常見,其以偶像為中心,依托各種網絡社交媒體建構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以「追星」...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