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2-12
短短8年時間,中國累計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在這個非凡成就的背後,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功不可沒,更有超過1,800人為之犧牲奉獻。
由新華社出品的新聞紀錄電影《我們是第一書記》11月23日起在內地上映,電影採用真實的新聞素材,講述各地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幫村民解決生活問題、發展當地經濟的故事,致敬這些平凡英雄。
《我們是第一書記》:四個故事涉及產業扶貧、教育扶貧
電影篇幅有限,《我們是第一書記》選取了多個有代表性的事例,盡量涉及中國扶貧攻堅任務最艱巨的地方——「三區三州」,即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疆四地州,甘肅、青海、四川、雲南四省藏區,以及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雲南的怒江州。
其中西藏篇講述了宗措村第一書記旺青羅布帶領當地村民養羊脫貧的故事。影片中旺青羅布為省下5千元運費和1萬元飼料費,在平均海拔4,400米的喜馬拉雅山北麓驅車十幾個小時,帶回村民養羊所需草料。他還親自帶着村民壘羊圈,為守護羊群與狼群鬥智鬥勇。
四川篇講述了胡小明和羅洪兩位前任和現任第一書記為大涼山孩子們解決受教育問題的故事,針對博作村嚴重的失學輟學現狀,他們多次逐家逐戶勸導家長及孩子,苦口婆心講解教育的重要性,陸續將孩子送回校園。
黑龍江篇則記錄了上升村第一書記王路帶領村民們在颱風過後搶收糧食、顆粒歸倉的事迹;貴州篇講的是易地搬遷脫貧故事,展示了坡頭村第一書記劉恭利帶領困難群眾搬出大山、引進產業、組織就業的過程。
延伸閱讀:9348萬人|中國7年創造脫貧奇迹
《我們是第一書記》:首次嘗試新聞紀實電影
《我們是第一書記》也是內地首次嘗試以新聞素材依託電影方式融合創作的大銀幕作品,惟與紀錄片不同的是,這部電影沒有旁白,所有的敘事都靠真實的鏡頭和真實人物的對白來推動。
製片人張苗表示,雖然《我們是第一書記》沒有拍攝劇本,但依然有故事和情感的邏輯以及電影的韻律感。攝製團隊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花費大量時間與採訪對象交流,力求熟悉每位受訪者的生活和經歷,拍攝到最真實的畫面。
延伸閱讀:懸崖村上直播帶貨 95後助村民擺脫貧困
另一方面,《我們是第一書記》在拍攝過程中也經歷了重重困難,在深入貧困地區時,多名攝影師意外落入捕獸陷阱或掉進車道溝。有導演遇到泥石流災害,但第二天仍然坐在輪椅上堅持拍攝。又因為切身的經歷感受到貧困地區的生活困難,拍攝團隊最後將工資全部用於扶貧。
《我們是第一書記》:致敬平凡英雄
談及創作電影《我們是第一書記》的初衷,張苗認為,這些真實感動的故事不應只存在於碎片化新聞中,而是應該被更多人看到,新聞電影將脫貧攻堅用影像記錄下來,保存了這段歷史帶給這個時代的溫度和感動。
新華社記者、另一位製片人魏驊用了3個數字來說明——896、1200、1800,這3個數字分別是近三年來已經犧牲的扶貧幹部數目,他同樣強調記錄和真實表達是主創團隊拍電影的初心。
據悉,《我們是第一書記》主創團隊在電影開拍之初收到了超過200個案例,當中有大部分都是已經殉職的第一書記。而團隊在拍攝過程中也不斷收到有第一書記殉職的消息,雖然沒辦法把所有內容一一呈現在大銀幕上,但後續會通過微視頻方式帶給公眾。
扶貧幹部和工作人員也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但他們用行動證明,偉大出自平凡,而他們付出、汗水與努力值得被記錄,以提醒大眾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
觀看《我們是第一書記》預告片:
延伸閱讀:國產科幻先河 《流浪地球》的啟示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