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0-29
生命在於運動,現代人愈來愈注重通過運動來強身健體。中國2009年開始推行「全民健身」戰略,大力建設體育基礎設施,至今已有超過371萬個體育活動場地。但要達到全民運動的效果,目前設施數量還遠遠不夠,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體育總局等共7個部門在10月29日印發文件,提出全國在「十四五」期間,將會新建及改建1,000個左右的體育公園,為大眾提供更多健身運動場地。
綠化與體育結合 體育公園助培養全民健身習慣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指導意見,體育公園的面積和體育設施將按照城市人口分為三個標準,但所有體育公園內的綠化用地,都需要佔公園陸地面積的至少65%,這也使得體育公園除了為市民提供運動健身的場所,還兼具優化城市景觀的功能。
以常住人口在50萬以上的行政區域為例,國家鼓勵當地建設面積不低於10萬平方米的體育公園。公園不設定固定的服務半徑,但公園內部要有不低於15%的健身設施用地,同時要有至少10塊體育用地,以及至少2公里長的健身步道,可供市民進行5項不同的體育運動。
至於體育公園的建設資金,國家會從中央預算內投資、體育彩票公益金,以及開發性金融等方面給予支撑。
延伸閱讀:中國推「全民健身」近半國人每周做運動
人民身體健康是衡量國家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所以中國在2009年開始推行「全民健身」戰略,至今國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已達到2.2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7.2%,社會普遍認識到運動對保持健康的意義。
但這樣的比例還不夠,「十四五」規劃就提出全民健身水平要達到新高度,包括將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提高到2.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加快建設覆蓋面廣、普惠性強的體育公園體系,基本建成一個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真正解決普通市民去哪裏健身的問題。
科技提升全民健身效率 廣州探索智能體育公園
除了增加更多體育公園,國家也在積極探索建設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全民健身場地,例如在多個城市落地開花的智能體育公園,就很好地將體育和科技結合起來。
廣州在去年落成市內首個智能體育公園,公園內不僅有傳統體育器械,還有一些添加科技元素的智能器材。這些健身單車、肌肉鍛煉器等器械都設有智能信息系統裝置,市民使用前先掃描二維碼,之後就可以查到自己的運動時間、跑步距離,甚至消耗的熱量等訊息;而系統也會根據市民的年齡、身高和性別,提供度身訂造的運動建議,提升運動的質素。
不僅如此,園內這類智能器材都在頂部設置太陽能電池,部分器械甚至還帶有自發電功能,市民在上面鍛煉的同時,可以順便幫助公園發電,非常環保節能。
此外,為了鼓勵市民多運動,器材還設有競賽模式,市民通過手機掃碼,就可以獲取各地健身愛好者使用同一廠家同款器械時的健身成績,讓大家在虛擬世界中一較高下。
正因有了高科技的加持,廣州智能體育公園更能夠提升運動帶來的獲得感與幸福感,迅速成為市民健身休閒的熱門「打卡地」, 提升市民的運動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