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4-14
2025年日本大阪.關西世博會(大阪.関西万博)正式開幕,其中最大外國自建館之一的「中國館」,外型獨特,成為了不少入場民眾的焦點。
中國館仿照書簡造型設計 強烈中國元素濃郁文化氣息


中國館位於大阪世博園國際展區A7地塊,面積約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最大的外國自建館用地之一。
中國館以「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為主題,旨在展現中國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子孫後代留下清潔美麗世界的美好願景和不懈努力。
從造型外觀看,中國館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絕倫的展品,是一座以綿延展開的中華書簡為外觀的竹黃色建築物。
建築外觀設計方案為「中華書簡」,以古代重要文化傳播載體—竹簡為設計靈感,巧妙融合竹子、漢字、書卷等寓意豐富的文化符號,讓觀眾一眼就能感受到強烈的中國元素和濃郁的文化氣息。
中國館有許多特色,包括有精巧的雙曲面屋頂,外立面竹簡肌理溫潤華美,以金、篆、隸、行、楷5種字體,鐫刻119句漢字詩詞名篇。

此外,館前以篆書石鼓文撰寫醒目「中國」標誌,館內是延續書簡長卷,自然采光的開放式序廳與光庭、無柱展廳錯落相嵌,與館前「墨池竹林」的園林景觀渾然一體。
當觀眾步入這一座壯美的「書卷」時,將會體驗到「天人合一」的綠色發展理念和「人在畫中游」的中華傳統美學意境。
中國館最珍貴展品 首次正背面月壤零距離對比展示

另一方面,中國館的展品同樣精彩。世博會中各國家館的展陳,都是集中展示、多維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中國館從建築外觀到內部設計,從實物展項到主題影片,從生態案例到未來科技,都是聚焦主題的同時,將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的主線貫穿始終,向全球觀眾闡釋中國人質樸而深邃的生態觀及「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
此外,中國館還注重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打造貫通古今的觀展體驗,並通過大量互動裝置和數字化科技、AI技術等讓展品「活起來」、讓展項「動起來」,為館內外觀眾帶去生趣與歡樂。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月壤是中國館向本屆世博和全球世博觀眾呈現的最珍貴展品。在「生生不息」展區,所展示的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帶回的月球樣本,將是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樣品的零距離對比展示,讓全球觀眾可以通過透鏡裝置,觀察月壤獨特結構和兩者細微差異。

大阪世博有日本、中國內地、美國、台灣等158國家及地區,以及7個國際機構參加,主題為「構想煥發生機的未來社會」,展期從4月13日至10月13日為止,共184天,預計會吸引約2,800萬人次進場,經濟效益高達近3萬億日圓(約1,621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