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4-01
近日緬甸地震造成巨大破壞,造成數千人遇難。來自中國的多支救援隊伍,已陸續趕赴當地,持續參與搜救。截至4月1日,中方救援隊伍已成功救出8名幸存者。
在中方出動的救援隊伍當中,包括兩支中國官方的救援隊伍——「中國國際救援隊」和「中國救援隊」,它們有何不同?成立以來參加過哪些國際救援任務?接下來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兩支受聯合國認證的國際重型救援隊。
「中國國際救援隊」:國內第一支專業化國家救援隊

中國國際救援隊於2001年成立,是國內第一支專業化的國家救援隊伍,亦是國家第一支國際救援隊,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親自授旗。
這支隊伍,對內稱「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執行國內的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救援任務;對外則稱「中國國際救援隊」(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縮寫CISAR),代表國家執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任務。

中國國際救援隊的人員主要來自三方面,包括中國地震局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專家、第38集團軍工兵團的搜救隊員、和武警總醫院的醫療隊員,其中搜救隊員所佔的比重最大,達到300人左右。
中國國際救援隊在2009年,通過了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分級測評(Insarag External Classification,簡稱IEC),獲得「國際重型救援隊」資格認證,成為全球第12支、亞洲第2支國際重型救援隊。
之後,中國國際救援隊又分別在2014年和2019年,兩次通過了每5年一次的復測,得到國際重型救援隊的資格確認。

延伸閱讀:中國國際救援隊首次行動後凱旋
成立20多年來,中國國際救援隊參與了2003年新疆地震、2012年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國內救援任務。
在國際任務中,則先後參與了20多次救援行動,包括2003年阿爾及利亞地震、2004年印尼海嘯、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日本「311」地震等。
在這些年的國際行動中,中國國際救援隊成功救出60多名幸存者,救治了數萬名傷員,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受援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今次赴緬甸的中國國際隊人員當中,包括地震專家、結構工程師、搜救隊員、醫療隊員及搜救犬分隊。
隊伍配備了生命探測儀、破拆設備及野戰醫院系統,能夠獨立開展震區兩個方向72小時的高強度救援行動。
「中國救援隊」:2018年成立 中國救援新力量
除了中國國際救援隊,在緬甸地震災區,還有另一隻中國「國家隊」的身影——「中國救援隊」(China Search and Rescue,縮寫:CSAR)。
需要留意的是,「中國救援隊」一詞,有時亦會被傳媒用來表示「來自中國的救援隊」,因此造成混淆。

「中國救援隊」成立於2018年,是同年應急管理部成立後,在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基礎上新組建的。這支隊伍是以北京消防總隊為主要骨幹,加上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中國應急總醫院有關的人員。

2019年,「中國救援隊」成功通過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分級測評,中國成為亞洲首個擁有2支獲得聯合國認證的國際重型救援隊的國家。
中國救援隊組建以來,分別赴莫桑比克和土耳其成功開展了國際救援,贏得了高度贊譽。
其中,在土耳其地震的救援中,中國救援隊營救的最後一名幸存者在被發現時,埋壓時間已達150多個小時,遠超「黃金72小時」的最佳救援時間。

在今次緬甸地震救援行動中,無論是「中國國際救援隊」還是「中國救援隊」,兩支國家隊都持續奮戰,與各方力量共同爭分奪秒,挽救生命。
當然,除了兩支「國家隊」,還有多方來自中國的救援力量,包括最早抵達緬甸的外國救援隊伍——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以及民間救援組織藍天救援隊、公羊救援隊等。而他們的背後都有共同的名字:中國救援。
延伸閱讀:中國公羊救援隊赴土耳其震中救災 穿梭於險情的民間力量
延伸閱讀:當代中國民間義工:救援「藍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