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0-31
蘇州「拙政園」是中國園林的典範和傑出之作,它和留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而當中尤以始建於1509年的「拙政園」歷史最為悠久,至今已經超過500年歷史!「拙政園」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滿着詩情畫意,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絕對是蘇州一處必到的園林勝境。
屹立蘇州500餘年 「拙政園」成江南園林典範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後,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而其名「拙政園」則是取自晉代文學家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的句意。
據傳,王獻臣在建園之期,曾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為其設計藍圖,形成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然而在王獻臣死後,其後人逐漸衰落,拙政園開始了被拆分的歲月。明崇禎四年(1631)東園歸侍郎王心一,名為「歸田園居」,而中園和西園的主人更是頻繁轉換。
直至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進駐蘇州,以拙政園為忠王府,相傳當時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見山樓為其治事之所。
到了光緒三年(1877)西園歸富商張履謙,名「補園」。
解放後,在中央政府的重視和努力下,「拙政園」這個一代名園終於得到保護修復,並於1952年正式對外開放。1991年拙政園被國家計委、旅遊局、建設部列為國家級特殊遊覽參觀點,1997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及後再於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
蘇州「拙政園」古色古香 東西中三園各具特色
拙政園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佔地面積78畝(52,000平方米),相當於近124個標準籃球場的大。整個拙政園可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園明快開朗,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內擁蘭雪堂、綴雲峰、芙蓉榭、天泉亭、涵青亭、秫香館等景點。
當中的蘭雪堂是拙政園東部的主廳,此廳為入園遊賞的第一景。堂名取自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的詩意。遊人進入仿古的大門,便是一個較為開闊的樸素庭園,地面為淺色方石鋪築,三面粉牆相圍,東邊牆根下有一株百年女貞枝葉婆娑,姿態十分入畫,正面牆中以湖石砌成一素雅花壇,上以古松,奇石為造景主題,點明了古園的景色格調。
花壇兩側為圓形洞門,是遊人出入古園的通道,上有磚刻門額兩塊,左為「入勝」,右為「通幽」。遊人穿過洞門後,便會見到一個小天井,迎面就是蘭雪堂。堂坐北朝南,內有中堂隔板區分前後。前置藝術漆雕「拙政園全景圖」板北側是巨大的翠竹圖,堂內除了花幾,琴桌等家具外,還有四塊大理石屏,突顯出江南文人園林主要廳堂的莊重和典雅。
拙政園的中園是整座園林的精華所在,這裏的池水面積佔了三分之一,以水為主,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佈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築,主次分明。
當中以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面亭、見山樓、小飛虹、枇杷園等景點為主。中園的見山樓三面環水,兩側傍山,底層被稱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設有吳王靠,讓遊人可以憑靠近觀游魚,中賞荷花,遠眺園景。上層為見山樓的主體建築,陶淵明有名句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樓高敞,可將中園美景盡收眼底。春季滿園新翠,奼紫嫣紅;夏日薰風徐來,荷香陣陣;秋天池畔蘆荻迎風,寒意蕭瑟;冬時滿屋暖陽,雪景宜人。見山樓高而不危,聳而平穩,與周圍的景物構成一幅均衡的秀美圖畫。
拙政園西園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台館分峙,迴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裝飾華麗精美,主體建築為靠近住宅一側的卅六鴛鴦館,另有倒影樓、留聽閣、塔影亭、浮翠閣、與誰同坐軒、水廊等景點。
作為西花園的主體建築,卅六鴛鴦館精美華麗,南部為「十八曼陀羅花館」,北部名「卅六鴛鴦館」,是古建築中一種鴛鴦廳格局。「卅六鴛鴦館」因臨池曾養三十六對鴛鴦而得名,內頂棚採用拱型狀,既彎曲美觀,遮掩頂上樑架,同時亦可利用弧形屋頂來反射聲音,增強音響效果,使得餘音裊裊,繞樑縈回。
此館環境優雅,陳設古色古香,自古皆是用以宴友、會客、聽曲、休憩的好地方。
延伸閱讀:中國旅遊人間天堂的蘇州有熊民宿
延伸閱讀:中國旅遊龍門溫泉之旅體驗瑤族民宿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