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製作手辦 福建爺爺成當代中國「老二次元」

編輯︰紀小婷

  動漫手辦見得多,但木雕雕成的手辦就很特別了。福建一位老手藝人發揮創意,用莆田木雕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大木雕之一)來演繹各式各樣的動漫人物並將創作過程拍成影片在他手中,皮卡丘、龜仙人、鳴人這些動漫人物,與古老的傳統木雕發生了美妙碰撞,使當代中國的文化愈加充滿活力。 

 

從傳統手工藝人  到當代中國網絡紅人 

  手藝人名叫盧正義,已經72歲了。影片詳細記錄了創作過程:畫好草稿、去掉廢木、雕琢細節......一個栩栩如生的動漫人物就被他從紅木中「取出」。不少年輕人看完影片後,讚歎連連,驚喜地稱呼他為當代中國二次元爺爺。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大城小事-木雕盧正義01
盧正義是福建一位老手工藝人,在互聯網上分享製作木雕的短片後,迅速走紅。(圖片來源:盧正義社交媒體)

  盧正義生活在福建莆田的一個小城仙游縣很多人不知道,莆田木雕有近千年的歷史,屬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仙游則是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仙作」的發源地。 

  不過,製作木雕投入大、產出慢,電子雕刻一出現就大大打擊了這個傳統行業;加之一個人要做到手藝成熟,必須跟隨師傅潛心學習很多年。因此,跟許多傳統手工藝一樣,莆田木雕也面臨着日漸式微無人傳承的困境。 

  盧正義從27歲開始就從事木雕,在當地小有名氣。可在拍視頻之前,他已經很久沒有拿起刻刀了。因為訂單量下降,加上多年來雕的都是佛像、關公、生肖動物,盧正義覺得只是重複。 

  直到95後同鄉阿偉拿着動漫圖片找到他,盧爺爺一下就被動漫人物誇張的造型吸引了這與他過去幾十年雕刻的東西完全不同。他決定聽從阿偉的建議,挑戰雕刻動漫人物並拍幾段視頻放上網看看反饋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大城小事-木雕盧正義02
福建手工藝人盧正義用木雕製作的動漫人物。(網上圖片)

引導當代中國青年認識傳統文化  

  沒想到,第一期視頻就超過42萬人觀看。從那之後,盧爺爺就不間斷地雕刻這些新奇的人物形象到目前為止,25期視頻已經吸引了100多萬的粉絲,其中不少單條視頻都有300至400萬的播放量。 

  看到粉絲一天天增長,盧正義笑得很開心。他曾經表示:我是喜歡這個平台的,10萬粉絲就意味着有10萬人喜歡這個技藝,會更激勵我做下去。只要身體狀態允許,我會一直做下去。目前,盧爺爺的粉絲已經接近100萬。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大城小事-木雕盧正義03
盧正義用木雕製作手辦,被稱為當代中國的「二次元」爺爺。圖為盧正義製作的動漫手辦。(網上圖片)

  雖然現實中,木雕傳承仍然困難重重,但盧爺爺的作品,起碼引導了更多當代中國年輕人欣賞傳統木雕之美。但正如他在視頻中所言:你的每次點讚和關注,都是對中華傳統手藝的傳播和認可 。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王星記扇

改革開放|從公有制、承包責任制到市場化 杭州非遺王星記扇廠浴火重生

2023-10-28

儂好:上海話與邵氏影城

  上海作為中國內地第二大城市,上海話,即上海吳語(又稱滬語)於1930年代曾盛極一時。50年代香港的文化及電影圈,曾是上海人的天下,不少圈內人都懂一兩句上海話。

  50年代,不少上海人移民香港,邵氏父子電影公司(即邵氏兄弟的前身)老闆邵醉翁便是其一。他操一口寧波上海話:「阿拉」(即我們)、「儂好」(即你好)、「謝謝儂」(即謝謝你),懂者不多。 

  老闆是上海人,編劇部聘用了不少上海文人,上海話曾一度充斥了整個片場,那年代曾有人吐嘈:「如果不懂上海話,千萬別...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冬至-香港_x1.jpg

冬至飲食中國文化:杭州人吃年糕 寧夏人吃「頭腦」?

2020-12-18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冬至大過年

趣談中國文化|冬至為何「大過年」?

2020-12-14
1:58

青年建築師:保育明代建築 留住中國文化

2020-11-19
2:06

「再造」莫高窟 保育大漠中的中國文化

2020-11-05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