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7-05
2000之後,中國已實施改革開放20年,沿岸已相當城市化,但遠在西部地區,落後貧困的地方仍有很多。2001年「十五」規劃,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興建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工程,拉動西部發展,縮小與沿海城市的差距。
西氣東輸一線 始起自新疆塔里木盆地
19年前(2002年)7月,西氣東輸工程動工。全長4,200公里的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為起點,途經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以上海為終點,中間串連起多個天然氣田,是改革開放後僅次於長江三峽大壩的重要基建。
美國壟斷技術 西氣東輸女工程師9個月攻破
西氣東輸工程規模龐大,單是鋪設管道就用上超過30萬根鋼管,既要克服地形複雜、跨度大的困難,為確保天然氣供應暢通,每隔200公里就得裝設一個加壓站,然而當時有關技術被美國壟斷,中國向美國提出合作,對方竟索價每天兩億元人民幣的專利費!
中國別無他法,只能自主研發。沒想到這項關鍵技術,不消9個月就被瀋陽鼓風機廠女工程師崔連順的團隊打破,為工程掃除障礙。
延伸閱讀:中國軍事重器!北斗發展路曲折
西氣東輸改寫能源格局 有利改革開放經濟發展
2004年12月30日,西氣東輸一綫工程正式營運,改寫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能源格局。
昔日新疆塔里木盆地沙漠常年點着「天燈」,伴隨石油開發釋放的天然氣,被認為是多餘而危險,長年要放火燒掉。西氣東輸工程扭轉中國「資源在西,需求在東」的局面,把西部多出來的天然氣,供應能源匱乏的東部,既可善用資源,又可減少燃燒煤炭對環境的污染,解決兩地題難。
擴大西氣東輸版圖 建成4大進口通道
幾年後,中國進一步發展天然氣版圖,開拓西氣東輸二線、三線工程,從國外引進天然氣,建成改革開放後4大天然氣進口通道:包括始起自中亞土庫曼的「西北通道」、供應自俄羅斯的「東北通道」、由緬甸而至的「西南通道」,以及透過海上運輸的液化天然氣「東南通道(又稱海上通道)」;其中全長逾9,000公里、源自土庫曼的二線工程,更是世上最長天然氣管道。
四方八面而來的天然氣,形成穩定能源戰略供應,成為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強大後盾,促進國際互惠共贏。
2008年,港府與中央簽署了《能源合作諒解備忘錄》,是西氣東輸其中一個受惠地區。根據環境局資料,目前天然氣佔香港整體發電容量27%,是繼煤(50%)之外第二大發電燃料。